第706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齐白石初来北京,确实有点水土不服,北方还不太了解他,没什么人买他的画,只能一再压低价格。

  李谕走进这家店,看到一面墙上挂着几幅齐白石的画,已经非常有功力。

  齐白石一般用生宣纸作画,尤其爱用生宣纸中最薄的、吸水吃墨很厉害的“料半”。这种纸最容易展现笔痕,显现笔墨技法,但是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很难驾驭,因为它渗水太快,不易掌握。下笔运笔之中,稍有迟疑、停顿,就会在墨线中出现疙瘩,无法修改。

  齐白石的风格正好被这种纸所体现出来,往往只是寥寥数笔,便形神兼备。

  一个穿着长袍的人看到李谕端详齐白石的话,凑过来说:“先生穿着颇为西式,也爱丹青墨宝?白石先生如今的画作已颇有八大山人之风,能欣赏的都是好眼力!”

  李谕笑道:“我……只是觉得挺好看。”

  “觉得好看便是艺术欣赏的第一步,继而才能———咦,您是李谕先生?”

  对方认出了自己。李谕问道:“先生是?”

  “本人陈师曾,几年前随同张謇先生在上海拜见过先生,可能您忘记了。”陈师曾说。

  “实在不好意思。”李谕连忙道歉,这种情况不是头一回。

  陈师曾说:“当时我在人群中,确实不显眼。”

  陈师曾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孙子,在民国初年的画坛很有影响力,与李叔同、齐白石交情不浅。尤其齐白石,要是没有陈师曾帮助,齐白石还要默默无闻上好多年。

  “我来买点纸,”李谕又指着那些齐白石的画,“这些也卖?”

  “当然!”陈师曾高兴地说,“终于觅得慧眼识珠之人!”

  另一个顾客突然说:“慧眼识珠?呵呵!一个木匠,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画得俗不可耐,有什么好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