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周南要调离?(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宁山县几乎没有一点工业基础。当年我曾经在宁山县跟当时的县委白书记说起过,我说宁山县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必须要改变宁山县缺乏工业基础的现状。要不然,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就等于零。要想让老百姓从地里刨食刨出小康,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周南同志是宁山的父母官,我这话没有说错吧?”

  周南笑着点头,“嗯,叶书记说得很对,宁山县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彻底改变单一农业县的面貌。”

  “因此,短短几年之间,现在的宁山县突然变成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典型县,中南地区招商引资的模范县……我总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不过,我这一趟来海都,专门从宁山走了一圈,给我的感触很深,确实变化太大了。”

  “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好几个项目都已经完成投入运营……围绕你们那个市场物流园项目还有那个服装工业园项目,依托这两个工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已经初现了一个新城区的雏形。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宁山县是想以此为中心,逐步建设新县城……”

  叶照严的眸子里闪烁着某种神光。

  不能不说,他看得很准,周南正在逐步推进“两大园区”辐射周边地区的整体工程,99年和2000年宁山县的城市规划重心就是放在这里,周南准备利用三年的时间,在两大产业园区所在的东部地区,重建一个新宁山县城。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或许都用不了三年时间,就能从平地上凭空崛起一座新城。

  因为服装工业园项目的投产和市场物流园的投入使用,宁山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的服装设计和生产基地,各种农产品、煤炭、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区域集散地,而与之相配套的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新城的雏形渐渐显现出来。

  物流园引进来的周边商户数百户,这个数字还在逐步扩大提升中;而服装工业园项目则从当地招聘了千余名工人,大大拉动了宁山县的就业。如果再加上围绕两个园区的那些附属行业,比如餐饮服务,单单是这两个项目起码解决了宁山县数千人的就业问题,上千万吨的货物吞吐量和上万人的客流量,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可想而知。

  这个推动力会与日俱增,可以预见,一到两年之后,宁山县财政收入因此实现“倍增”一点问题都没有。

  “呵呵,叶书记眼光很准,我们的确是有这么一个不成形的想法,暂时还在完善规划,呵呵。”周南笑着,深深地凝望着叶照严,眉梢却是不自然地扬了扬。

  他实在是弄不明白,叶照严把他找来,跟他大谈宁山县的经济发展,意欲何为?

  但他的这份疑惑并没有保持多久,因为叶照严的真正用意就从他接下来的话里隐隐露了出来。

  “宁山县大发展的时间,正是周南同志去宁山任职的时间。这两年以来,周南同志在宁山大刀阔斧地推进招商引资,据说累计引进项目投资已经高达6个多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宁山县98年全县财政收入不过2000万,而周南同志一人引进来的项目投资就相当于宁山县30年的财政收入。”

  “由此可见周南同志对于宁山县经济发展居功厥伟。如果这样的成绩和贡献,还不够破格提拔的资格,那么我只能说宁南市委的同志们实在是有些……”叶照严微笑着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