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报社的发展轨迹变了(求收藏票票)(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报社记者编辑,本来应该是一份收入不错,比较体面的工作,未来在新媒体冲击之下,报纸广告收入下滑是必然,是可以预见的。

  办幼儿园,搞教培,报社职工入股,大家多了一份收入,生活更有保障,更能应对报社的转型期。

  后浪传媒与报社职工联合举办幼儿园,总好过社会上那些纯粹的社会办学,报社毕竟是一家单位,有威信力,也注重自身形象。

  后浪传媒未来壮大了,按照维民部长的希望,肯定会在虹阳寻找项目投资的,虹阳有不下于20万的科技型人才,也是后浪传媒发展所需要的……”

  陈维民认真想了想:“这件事,我不反对,如果不是以报社的名义投资,政策上应该没什么限制,你们自己协商解决就行了。”

  崔永华和楚阳相视一喜,只要能做,崔永华还是真想做的。

  陈维民又看看楚阳:“楚阳,上次在报社,你说你要停薪留职,具体的想法是什么?”

  楚阳解释道:“维民部长,[后浪新闻]这个项目,现在只是刚刚启动上线公测,这个项目是后浪传媒未来发展的基石,我们希望能将它做到有全国性影响力,一流的甚至是排名第一的产品。

  接下来,等[薇信]项目完成转让之后,[后浪新闻]这个项目会招收很多人马,员工数量可能达到几百人甚至更多。

  到时候,我就必然驻扎在特区大本营,推动公司完成公司化治理,搭好基本的组织结构。

  所以,我希望能停薪留职,只是保留一个媒体从业者的正式身份。”

  陈维民又看着崔永华:“崔社长,具体问题具体研究,针对楚阳这样的人才,不一定非要停薪留职嘛。”

  崔永华马上点头:“维民部长,这件事我们会召开党组会认真研究,楚阳同志是对报社有重大贡献的职工,应该可以特殊对待的。”

  两人出了市委大院后,崔永华很兴奋。

  “我就知道,带上你过来汇报工作,这事准能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