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581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时期汉人为与统治阶级一致,被宇文家赐予胡姓;鲜卑人为融入汉人社会,也选择了改姓认祖。

  西魏、北周的汉胡合流政策,不仅解决了关陇胡化问题,更因内部民族矛盾减少,助周灭齐;在杨坚的领导下,汉胡进一步合流,并助隋统一了华夏;唐朝时期,关陇胡化问题,大体上得到解决。

  有了西魏、北周的铺垫,隋唐虽大体解决了关陇胡化,并建立起以汉人为主,杂糅胡风的王朝。但在局部地区,因时间问题,并未彻底汉化,如在陕北、河套地区,依旧有半汉化胡人聚集的存在。

  正因如此,北宋初期因赵官家的骚操作,以党项人为主体的定难军割据成功,并为了与北宋抗衡,定难军逼迫治下百姓胡化,从而建立起西夏,陕北、河套遂是再度胡化。

  蒙元灭西夏,大肆屠戮西夏党项人,导致党项人融入蒙、汉二族中。至于陕北、河套汉化问题,需要等几百年后的大明。

  简而言之,关西胡化问题从东汉产生,在魏晋时期恶化,隋唐大体解决,宋夏再度恶化,蒙古大屠杀,明清复土。

  影响如此之深的关陇胡化问题,霍峻自是记不得那么多。以他当下的记忆,以及对政治多年的理解,他仅能知道汉与鲜卑构成的关陇军功集团,大体解决了胡化问题。

  汉如何解决关陇胡化问题,值得让霍峻深思。

  因基本盘不同,南汉注定无法复刻北周操作,用阶级利益捆绑,形成关陇集团。

  至于学习汉武帝迁大批百姓实边的操作,对当今大汉人口来说,根本是不可能之事。

  陆逊之所以向霍峻提出关陇胡化问题,则是希望霍峻能因此慎重考虑都城位置。

  都雒阳,可能会类似东汉般,关西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下滑,导致关陇胡化进一步恶化;都长安,因都城位置之故,或许能缓解或解决胡化性问题。

  如以魏晋时期来看,邓艾提出分化、汉化蛮夷,令其外迁守边之策;江统操作粗暴,直接希望将胡人外迁。

  令人尴尬的是,邓艾为了伐蜀,违背了他早年的主张,主动迁三万户鲜卑入河西。傅玄因此而抨击邓艾,转而向晋朝提议恢复北地郡,但因各种问题,未能长期推行下去。

  在霍峻角度来看,不管怎么说,三人的建议不足以系统性解决关陇胡化问题。尤其是当下鲜卑人盘踞河套,一旦强迁关陇胡人,将会导致内叛外乱,关陇又将乱成一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