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1161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什么基层教育和高等教育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那就要从大楚帝国高层对教育的态度去看了。

  首先,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培养人才……这不现实,不说培养成本的事,就算培养出来了也没那么多大学给他们上。

  大楚帝国的基层教育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培养大量的基层劳动力,比如工人,普通服务行业人员等等,这些人也不能是文盲,但是也不需要多高的教育水平,有个初中水平就很不错了,小学水平其实也能勉强干。

  第二个目的,就是筛选出来一小部分人才进行后续的高等教育培养。

  基于这两个重要的目标,也就可以理解大楚帝国的中低端教育为什么会施行质量比较差的普惠性教育了,一方面是成本无法承受,另外一方面也是没必要。

  同时这也是最近十来年里,大楚帝国的教育机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也就是中专的缘故,因为中专生毕业后可以进入企业干活,从事需求量非常大的中低端技术性工作乃至普通工人。

  相对于发展高中,大楚帝国的教育机构更倾向于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中专学校上。

  因此过去的十多年里,高中生的招生数量增长速度很有限,但是中专学校的招生数量每年都有着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就算是很多初中,也会在常规的文化课程外,开设实用性比较强的选用课程,比如机械修理,设备操作,会计算账等课程。

  这些课程一般都是选读科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读与否,如果读的话,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学校还会和教育机构一起组织的技术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初等技术证书,这对于不继续学业的初中毕业生而言,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够更有优势。

  扩大中专的规模,在初中里就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这是大楚帝国过去十多年来所重点推动的项目,每年投入的经费不在少数。

  为什么?

  可就是为了培养出来更多的中低端技术人员。

  然而等到了高等教育阶段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