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1053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就是说,留给西非王国摆脱港口补给经济的时间也就只剩下三年了。

  三年后如果经济调整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那么西非王国的经济就有可能遭到重创……这也是陈敬云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各种工业的缘故。

  尤其是在帝国政策框架下,有限度的发展纺织产业,食品加工业,另外也利用了非洲当地丰富的木材,发展木材开采,木材加工。

  此外也搞一些小型钢铁厂,小型机械厂,小型造船厂之类的。

  这些工业设施相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自然不算什么……毕竟这点工业产能,甚至都比不上本土珠三角地区里的一个普通下等水准的镇……这说的还是经济发展采取扁平化,大量工厂比较平均分布在珠三角平原内各地的镇!

  如果是一些采取工业密集发展的地区,别说镇子了,就算是一个村也能吊打西非王国的所有经济产值……包括不限于工业产值。

  但是,这些工业产值对于帝国而言不值一提,但是对于西非王国自身而言却是非常重要,并且是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的。

  毕竟西非王国的经济总量本来就很小,随便弄点产业发展起来,那么就能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增长比例的数字看起来就会非常耀眼。

  而且别以为西非王国经济总量小,西非王国里的楚国人,不,楚裔人就生活的很差。

  实际上并不是,你要算人均的话,西非王国的人均收入其实都还算不错。

  如果只计算楚裔国民的话,那么他们的人均收入更高,甚至超过大楚帝国松江府里的中等阶层的人均收入。

  目前西非王国里,全国人口也就那么大概四十万人而已,其中入籍楚裔大概五六千人。

  剩下主要人口都是欧洲西亚地区藩属国的移民……这些移民手里头没什么财富,其中相当多还在为了还船票的债务而要工作多年呢。

  至于大量免费劳动力土著,那可不算西非王国里的国民……那只是生产资料。

  这种人口结构,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财富都是掌控在极少数的楚国人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