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4)
再便是将上游粮仓里的粮食重新经由水路从三门峡上游往长安送。
这样一来,就完全不必像是刘仁轨所说,非要将洛阳到长安当做一段路来看待。
这其实被两个粮仓隔绝成了三段路。
李清月一边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一边又将三门峡上下游的那个点又重重地戳了两下,仰头朝着刘仁轨问道:“老师觉得,这个增设两处转运仓的想法,配合素筠的那个建议,可行吗?”
刘仁轨已愣在了当场。
在李清月徐徐道来的那一刻,他骤然意识到,不仅仅是他,包括现如今朝堂上对于运粮之事持以悲观态度的人,好像都陷入了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便是非要让粮食自已有的路径中运输。
像是李素筠所说在三门峡水段北道山中开辟新路的想法,正因为对他们来说“劳师动众”,才往往被忽略掉。
第二个误区就是转运仓设置的位置。
自秦汉统一、粮食周转需求增大后,天下各地的漕仓应运而生,但绝大多数都设置在河流交接口或者是河流与城市的衔接之处。
前者是为了方便更换船只,满足不同河道运输条件的需求,后者则是为了将船只所运载的粮草送抵城市之中。
那么在大河的三门峡水道处专设两处粮仓,就是有悖于此前设置逻辑的。
但它可行吗?
或许是可行的!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只在于山路的那一段能否走通。
↑返回顶部↑
这样一来,就完全不必像是刘仁轨所说,非要将洛阳到长安当做一段路来看待。
这其实被两个粮仓隔绝成了三段路。
李清月一边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一边又将三门峡上下游的那个点又重重地戳了两下,仰头朝着刘仁轨问道:“老师觉得,这个增设两处转运仓的想法,配合素筠的那个建议,可行吗?”
刘仁轨已愣在了当场。
在李清月徐徐道来的那一刻,他骤然意识到,不仅仅是他,包括现如今朝堂上对于运粮之事持以悲观态度的人,好像都陷入了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便是非要让粮食自已有的路径中运输。
像是李素筠所说在三门峡水段北道山中开辟新路的想法,正因为对他们来说“劳师动众”,才往往被忽略掉。
第二个误区就是转运仓设置的位置。
自秦汉统一、粮食周转需求增大后,天下各地的漕仓应运而生,但绝大多数都设置在河流交接口或者是河流与城市的衔接之处。
前者是为了方便更换船只,满足不同河道运输条件的需求,后者则是为了将船只所运载的粮草送抵城市之中。
那么在大河的三门峡水道处专设两处粮仓,就是有悖于此前设置逻辑的。
但它可行吗?
或许是可行的!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只在于山路的那一段能否走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