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些官员们的眼里,韦之贯“横行霸道”,依仗不过是嘉帝的信任。

  韦之贯此人,独得很,毫无党派根基。这样的人,天天在他们头上“指手画脚”,不是“小人得志”是什么?

  寒相前有刘旭就不说了,韦之贯这样插过上峰(杨誉良与曹明洋)两次刀子的“小人”也配?

  流言,此子惯克上!

  在刘旭离开朝堂后,这些歪风吹就得有些过于迫不及待,使得秦朝宁都有所耳闻。

  他私下把消息同步告知了韦之贯这位先生,便没把心思放这些谣言上面了。

  宝泰六年这一年,以往与他相熟的一些人,在官位上都有了不小的变动。

  陆杰修于互市以及外邦招揽一事上有功,封为正三品幽州刺史,继续驻扎幽州。

  秦朝阳于稳固边境,平定宝泰四年外族联合进攻幽州有功,封为正三品卫指挥使,继续驻扎幽州。

  杨乐因政绩考核几年都评优,升迁刑部员外郎。

  钱勤学、梁梓稳、廉侃、陶詹衡、能俊悟、虞鸿羲几人则仍旧为外放官,在不同的州府内分别居县令、知州、知府等官职。

  ……

  这一年里,秦朝宁从内阁阁老一位,官职内阁次首辅,兼工部尚书。

  因为有他任职在工部,工部上下的精力都随他的指挥,放到了国家基建上面。

  修路、水利、农业……都是秦朝宁在工部期间,所行政事上的重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