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77节(4 / 7)
尽管对李藐是信任的,可因为接应曹操这件事儿的重要性,夏侯惇还是将心头的疑窦一股脑问出。
能不能用这李秋,他夏侯惇的这关考验是必须要过的。
而听得这一问,李藐面色如常,可内心中却是紧张的很,慌乱的很…生怕关兴哪句话说不好,漏出破绽。
倒是关兴,面对夏侯惇的问询,他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的确我这里留有一个飞球,至于这飞球为何在我这儿?那是因为…曾经飞球营组建后,大王为了迅速的拓展这份成果,故而分别往关中、邺城、淮南各发去一枚飞球,大王的本意…是要在后续协助当地也组建起飞球的工坊、建立飞球营,只是…邺城与淮南尚未发走…就遭遇了那场大火,故而仅存的一架完好的飞球就在长安…”
关兴讲述的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儿,自打那飞球经马钧的研制成功飞天起,曹操的命令与期许始终就围绕着量产进行,四处建造飞球工坊、各地训练飞球兵早就提上日程。
只是,与关兴讲述的内容有微微的差异,不止是邺城与淮南的飞球尚未运到,长安的飞球虽是运到了,但此前的战乱中…许多部件赏识,已是不可能拼装而起。
当然这些…即便是曹操都不知道,而这些…又是通过姜囧与姜维之口讲述,经过丐帮的传递,传到了关兴的口中。
可谓是严丝合缝——
果然,听得关兴的这么一番话,结合夏侯惇掌握的信息,他对眼前这个名唤“李秋”的少年已是再无疑问。
“若如此,那倒是好办了…”夏侯惇吧唧着嘴巴,一边沉吟,一边接着分析,“这样,且不论大哥身边的那些亲兵,至少大哥是可以通过飞球越过敌人的层层防线,逃往并州的!”
听得夏侯惇的话,李藐适时开口,“所以,我才提议让义父先行退往邺城,哪怕不是邺城,至少也要先退到并州,在那里等候大王…否则,大王若是逃离了,反倒是义父被那汉军困在这潼关,义父顾念手足兄弟不肯离去,若大王也顾念手足兄弟硬要在并州等义父?那岂不是耽搁了最优的逃遁时机——”
话是这么个话,理也是这么个理…
终于,夏侯惇眼睛瞎了,经过李藐与关兴的这一连番忽悠,他的心也彻底瞎了。
“好,汉南…那就依你说的办!只是…如今大哥毫无消息,他在哪里?我还不知晓!纵是接应,这又要从何谈起呢?”
就当夏侯惇提及此处。
↑返回顶部↑
能不能用这李秋,他夏侯惇的这关考验是必须要过的。
而听得这一问,李藐面色如常,可内心中却是紧张的很,慌乱的很…生怕关兴哪句话说不好,漏出破绽。
倒是关兴,面对夏侯惇的问询,他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的确我这里留有一个飞球,至于这飞球为何在我这儿?那是因为…曾经飞球营组建后,大王为了迅速的拓展这份成果,故而分别往关中、邺城、淮南各发去一枚飞球,大王的本意…是要在后续协助当地也组建起飞球的工坊、建立飞球营,只是…邺城与淮南尚未发走…就遭遇了那场大火,故而仅存的一架完好的飞球就在长安…”
关兴讲述的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儿,自打那飞球经马钧的研制成功飞天起,曹操的命令与期许始终就围绕着量产进行,四处建造飞球工坊、各地训练飞球兵早就提上日程。
只是,与关兴讲述的内容有微微的差异,不止是邺城与淮南的飞球尚未运到,长安的飞球虽是运到了,但此前的战乱中…许多部件赏识,已是不可能拼装而起。
当然这些…即便是曹操都不知道,而这些…又是通过姜囧与姜维之口讲述,经过丐帮的传递,传到了关兴的口中。
可谓是严丝合缝——
果然,听得关兴的这么一番话,结合夏侯惇掌握的信息,他对眼前这个名唤“李秋”的少年已是再无疑问。
“若如此,那倒是好办了…”夏侯惇吧唧着嘴巴,一边沉吟,一边接着分析,“这样,且不论大哥身边的那些亲兵,至少大哥是可以通过飞球越过敌人的层层防线,逃往并州的!”
听得夏侯惇的话,李藐适时开口,“所以,我才提议让义父先行退往邺城,哪怕不是邺城,至少也要先退到并州,在那里等候大王…否则,大王若是逃离了,反倒是义父被那汉军困在这潼关,义父顾念手足兄弟不肯离去,若大王也顾念手足兄弟硬要在并州等义父?那岂不是耽搁了最优的逃遁时机——”
话是这么个话,理也是这么个理…
终于,夏侯惇眼睛瞎了,经过李藐与关兴的这一连番忽悠,他的心也彻底瞎了。
“好,汉南…那就依你说的办!只是…如今大哥毫无消息,他在哪里?我还不知晓!纵是接应,这又要从何谈起呢?”
就当夏侯惇提及此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