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75节(5 / 7)
在永徽三年时,诸王、诸公再次派来使者觐见李治,这代表着大唐天子的权威,依旧不曾丧失,李治心中对自己的兄弟,尤其是这些年愈发强势的燕王李恪的担忧,也略微放下了一些。
朝堂中,君臣间似是相得,朝野也似是和睦。
但在这一片美好之中,有心人却已经看到了有汹涌的风暴在酝酿。
一个帝国的中心便是政治,强大的君王首要之务,便是维持政治中心的稳定,使群臣不汲汲于争权夺利,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将精力用在斗争上,那治政便会出现问题。
而此刻的大唐政治,便处于极度的不稳定之中。
内廷不稳,外廷也不稳。
皇后无子,是第一不稳;皇帝宠妃有夺后位之心,是第二不稳;皇后德不配位,是第三不稳;武曌能力太强,是第四不稳。
若要使内廷安稳,只有两条路,其一,废皇后,立武曌;其二,为皇后继子,天子与皇后以后和睦相处,断绝不轨之心,而后杀武曌和萧淑妃。
至于外廷不稳,便应在长孙无忌身上,应在李世民安排的托孤重臣中。
洛玄凌,乃是武将,从不曾在三省六部任职,对政事自然是没有什么发表意见的余地。
李绩,能打仗,打大仗,但却不能成为一派领袖,根本就承担不起对抗制衡长孙无忌的重任。
最大的问题出在长孙无忌身上,他能力自然是极强的,凌烟阁中位列第二,也足以证明他,他在贞观朝,历任三省六部,几乎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差错。
但这个人有一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让他和房玄龄、杜如晦这种顶级宰相,彻底拉开了差距,那就是小心眼和记仇。
小心眼和记仇的人,不能成为首席宰相,因为政治需要和解和妥协,但长孙无忌属于一有机会,就把和自己有过节的人,往死里整的人。
没错,还不仅仅是有仇,只要关系不好,他就往死里整。
↑返回顶部↑
朝堂中,君臣间似是相得,朝野也似是和睦。
但在这一片美好之中,有心人却已经看到了有汹涌的风暴在酝酿。
一个帝国的中心便是政治,强大的君王首要之务,便是维持政治中心的稳定,使群臣不汲汲于争权夺利,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将精力用在斗争上,那治政便会出现问题。
而此刻的大唐政治,便处于极度的不稳定之中。
内廷不稳,外廷也不稳。
皇后无子,是第一不稳;皇帝宠妃有夺后位之心,是第二不稳;皇后德不配位,是第三不稳;武曌能力太强,是第四不稳。
若要使内廷安稳,只有两条路,其一,废皇后,立武曌;其二,为皇后继子,天子与皇后以后和睦相处,断绝不轨之心,而后杀武曌和萧淑妃。
至于外廷不稳,便应在长孙无忌身上,应在李世民安排的托孤重臣中。
洛玄凌,乃是武将,从不曾在三省六部任职,对政事自然是没有什么发表意见的余地。
李绩,能打仗,打大仗,但却不能成为一派领袖,根本就承担不起对抗制衡长孙无忌的重任。
最大的问题出在长孙无忌身上,他能力自然是极强的,凌烟阁中位列第二,也足以证明他,他在贞观朝,历任三省六部,几乎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差错。
但这个人有一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让他和房玄龄、杜如晦这种顶级宰相,彻底拉开了差距,那就是小心眼和记仇。
小心眼和记仇的人,不能成为首席宰相,因为政治需要和解和妥协,但长孙无忌属于一有机会,就把和自己有过节的人,往死里整的人。
没错,还不仅仅是有仇,只要关系不好,他就往死里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