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810节(5 / 7)
慕容恪薨逝的消息传进了宫中,皇帝沉默着,在一天之中,他连续失去了母亲和如同父亲一样的慕容恪,这世上还有谁比他更悲伤呢?
但人已经逝去,那身后事就要料理,尤其是慕容恪的谥号,这个相当的关键,关乎着慕容恪的身后名。
有素王上皇的监督,基本上谥号的评选相当公平,目前还没有人在这方面上出现问题,但基本是如此,谥号上依旧是有操作空间的。
一个人的功绩和错误,有时候不可能那么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其中都有模棱两可的空间,谥号也是如此。
慕容恪对燕国的功绩是相当的大,可以给予任何的谥号,如果这个时候皇帝不给文武这种谥号的话,那就会在政治上形成一种思潮,皇帝对慕容恪不满意。
经过群臣的推举,皇帝最后批准,慕容恪得到了“文”的谥号,在史书上可以称作“太原文王”,这算是皇帝对慕容恪小文王的一种认可。
在评定谥号后,皇帝就命人将这个谥号送到关中去,“让整个燕国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知道朕的肱骨大臣薨逝。”
送到关中,让慕容垂知道,他给慕容恪的身后名,这算是一种缓和关系的举动,他还记得慕容恪在临终前说的话。
只要他不逼反慕容垂,那慕容垂是不会造反的。
他相信慕容恪的判断,所以他做出了这个示好的举动。
……
慕容垂收到来到蓟城的信件,浑身着孝服,几乎悲痛的要昏死过去。
他出生的时候,慕容承光没多久就驾崩了,从小到大,基本上就是慕容恪将他带大,而且还教他各种兵法等等,最后也是慕容恪带着他上战场。
他听说在先汉的时候,有冠军侯霍去病,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于是在进攻匈奴的时候,汉武帝总是将那些最优秀的士卒都交给他,霍去病的功业中,有汉武帝很大的功劳。
在慕容恪麾下的时候,他同样如此,他能够那么顺利的立下各种功劳,慕容恪将各种问题都给他处理完毕,他只需要指挥打仗即可,起码有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属于慕容恪。
↑返回顶部↑
但人已经逝去,那身后事就要料理,尤其是慕容恪的谥号,这个相当的关键,关乎着慕容恪的身后名。
有素王上皇的监督,基本上谥号的评选相当公平,目前还没有人在这方面上出现问题,但基本是如此,谥号上依旧是有操作空间的。
一个人的功绩和错误,有时候不可能那么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其中都有模棱两可的空间,谥号也是如此。
慕容恪对燕国的功绩是相当的大,可以给予任何的谥号,如果这个时候皇帝不给文武这种谥号的话,那就会在政治上形成一种思潮,皇帝对慕容恪不满意。
经过群臣的推举,皇帝最后批准,慕容恪得到了“文”的谥号,在史书上可以称作“太原文王”,这算是皇帝对慕容恪小文王的一种认可。
在评定谥号后,皇帝就命人将这个谥号送到关中去,“让整个燕国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知道朕的肱骨大臣薨逝。”
送到关中,让慕容垂知道,他给慕容恪的身后名,这算是一种缓和关系的举动,他还记得慕容恪在临终前说的话。
只要他不逼反慕容垂,那慕容垂是不会造反的。
他相信慕容恪的判断,所以他做出了这个示好的举动。
……
慕容垂收到来到蓟城的信件,浑身着孝服,几乎悲痛的要昏死过去。
他出生的时候,慕容承光没多久就驾崩了,从小到大,基本上就是慕容恪将他带大,而且还教他各种兵法等等,最后也是慕容恪带着他上战场。
他听说在先汉的时候,有冠军侯霍去病,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于是在进攻匈奴的时候,汉武帝总是将那些最优秀的士卒都交给他,霍去病的功业中,有汉武帝很大的功劳。
在慕容恪麾下的时候,他同样如此,他能够那么顺利的立下各种功劳,慕容恪将各种问题都给他处理完毕,他只需要指挥打仗即可,起码有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属于慕容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