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72节(2 / 7)
洛氏在无法制止这些事时,只做两件事。
其一是给那些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官员,给那些心中还怀着理想的官员一个选择的机会,那就是洛氏,所以洛氏持身要正,要以身作则的告诉所有人,这天下还有光明,还有正义,而不是浑浊一片。
其二则是绝不让那些人真的能逍遥于世,小过小错尚且可免,那些大盗之人,一定要找机会让他们身败名裂,当世做不到也要在以后报应在他的后人身上,让他断子绝孙,让他臭名昭著。
第一条是给天下人看的,第二条则是洛氏自己在做的,在洛氏中有一个这样的名单,属于一定要搞死的人。
洛显之年纪虽然小,在某些经验上或许不足,但家学渊源这几个字真不是随便说说。
他本身也不需要谨小慎微的去揣摩皇帝心思,然后一点点政治斗争,去搞掉自己的对手,他有更加从容的裕度。
入掌尚书台后,望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官吏,洛显之就在想,自己凭什么来驾驭这上百名官吏以及更多的吏员,尚书台下有六部,几乎整个梁国的大小事务,那是数万的官吏,自己又该如何去驾驭这些人呢?
思来想去,还是要进行一次对反对派的清洗,提拔一些人,贬斥一些人,还是要持续不断的对士族门阀放血,来释放出更多的官位、资源,对梁国进行更大范围的思想解禁。
门阀士族的力量还是太大了,经过楚国的大发展,区区洛有之十八年的打击,还远远不能撼动士族的基本盘,当然,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洛有之并没有真正的动用武力,而是通过政治手段来打压,这种比较温和的手段,见效的确是慢一点。
速度最快的就是直接按照族谱杀,杀个天翻地覆,比如每一次的大乱世,都会有很多的旧贵族直接人间蒸发,人的生命才是一切的根本,所谓的权势富贵,都是寄托在人的生命上的,没了生命,贵族也就消失了。
但无论愿不愿意承认,士族同样是一个王朝的统治基础之一,这些人在挖空这个王朝的同时,也在支撑着这个王朝的存在。
把这些人一股脑的全部打死,那就是在毁灭自己,无论是洛有之还是萧衍,都不会这么做。
而且。
洛显之明白自己的父亲,士族可以被杀,但原因绝对不能是因为士族身份所以被杀,可以死于贪污,可以死于犯法,可以死于任何理由,唯独不能死于士族这个身份。
就如同洛氏一直以来所认为的,大臣可以死于任何原因,却不应当死于功高盖主,君王忌惮功高盖主的臣子,这是正常的,这正是人心中的怀疑,但如果一个君王因为臣子功高盖主就杀掉他,那洛氏就会远离这个君王。
↑返回顶部↑
其一是给那些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官员,给那些心中还怀着理想的官员一个选择的机会,那就是洛氏,所以洛氏持身要正,要以身作则的告诉所有人,这天下还有光明,还有正义,而不是浑浊一片。
其二则是绝不让那些人真的能逍遥于世,小过小错尚且可免,那些大盗之人,一定要找机会让他们身败名裂,当世做不到也要在以后报应在他的后人身上,让他断子绝孙,让他臭名昭著。
第一条是给天下人看的,第二条则是洛氏自己在做的,在洛氏中有一个这样的名单,属于一定要搞死的人。
洛显之年纪虽然小,在某些经验上或许不足,但家学渊源这几个字真不是随便说说。
他本身也不需要谨小慎微的去揣摩皇帝心思,然后一点点政治斗争,去搞掉自己的对手,他有更加从容的裕度。
入掌尚书台后,望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官吏,洛显之就在想,自己凭什么来驾驭这上百名官吏以及更多的吏员,尚书台下有六部,几乎整个梁国的大小事务,那是数万的官吏,自己又该如何去驾驭这些人呢?
思来想去,还是要进行一次对反对派的清洗,提拔一些人,贬斥一些人,还是要持续不断的对士族门阀放血,来释放出更多的官位、资源,对梁国进行更大范围的思想解禁。
门阀士族的力量还是太大了,经过楚国的大发展,区区洛有之十八年的打击,还远远不能撼动士族的基本盘,当然,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洛有之并没有真正的动用武力,而是通过政治手段来打压,这种比较温和的手段,见效的确是慢一点。
速度最快的就是直接按照族谱杀,杀个天翻地覆,比如每一次的大乱世,都会有很多的旧贵族直接人间蒸发,人的生命才是一切的根本,所谓的权势富贵,都是寄托在人的生命上的,没了生命,贵族也就消失了。
但无论愿不愿意承认,士族同样是一个王朝的统治基础之一,这些人在挖空这个王朝的同时,也在支撑着这个王朝的存在。
把这些人一股脑的全部打死,那就是在毁灭自己,无论是洛有之还是萧衍,都不会这么做。
而且。
洛显之明白自己的父亲,士族可以被杀,但原因绝对不能是因为士族身份所以被杀,可以死于贪污,可以死于犯法,可以死于任何理由,唯独不能死于士族这个身份。
就如同洛氏一直以来所认为的,大臣可以死于任何原因,却不应当死于功高盖主,君王忌惮功高盖主的臣子,这是正常的,这正是人心中的怀疑,但如果一个君王因为臣子功高盖主就杀掉他,那洛氏就会远离这个君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