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96节(6 / 7)
根据相对的原理,关中和三河地区的抬高,那其他地区自然就降低了。
前手大赏关东靖难诸侯,后手就开始打压关东的政治地位,看起来非常的矛盾,但实际上却是极其正常的手段。
善待靖难功臣和打压关东势力,这并不矛盾。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当初设置镇守列侯和分封诸王,就是为了震慑关东,而不是抬高关东。
汉室的每一个皇帝都偏向关中。
但仔细想想,除了孝文皇帝是关中人外,从刘邦开始的皇帝,都是从关东而来的。
但无论一个皇帝来自哪里,最后他一定会偏向关中,就像镇守诸侯本来是关中贵族,在关东待久了,自然就成了关东人,会偏向关东。
卫平为什么要以死进谏,一定要关中出粮赈济关东,因为关东列侯走的是洛氏之路,是依靠朝廷大义和自身名望屹立在关东的,振臂一呼,群起响应。
区别在于洛氏本身武力就比较强,而关东镇守列侯自己的力量并不算是特别强,之前就说过,郡县的兵在郡守手中,只有战时,列侯才能以金令收缴兵权,其他时间只能依靠私兵。
正如洛斯当日在长乐宫下所说的“国不过千户,民不过万人,兵不过百而已”。
朝廷赐予了列侯封国,让他们可以永享富贵,可以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甚至谋逆大罪都不会除国,而是割土削户,首恶流放,但同样给予了极大的限制,那就是国土不得出赐予一寸!
郡县豪强可以无限制的兼并土地,但是列侯封国如果敢在侯国之外兼并一寸,以谋反罪论!
和皇室之间亲近的关系,可以举荐官员的权力,世代守土带来的名望才是列侯手中的利器,如果名望大失,势力瞬间就被砍半,如果朝廷再收回金印,直接就可以自杀了。
刘病已虽然将靖难功臣都赶回了关东,但是却增加了他们举荐的名额,朝廷任命官员,主要渠道一是太学生,二是举荐,除了每隔特殊情况要求郡国举荐一两名贤良方正或者秀才孝廉之外。
主要就是拥有举荐权的公卿王侯,卫青就是通过周亚夫的举荐名额快速进入了汉武帝眼中。
↑返回顶部↑
前手大赏关东靖难诸侯,后手就开始打压关东的政治地位,看起来非常的矛盾,但实际上却是极其正常的手段。
善待靖难功臣和打压关东势力,这并不矛盾。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当初设置镇守列侯和分封诸王,就是为了震慑关东,而不是抬高关东。
汉室的每一个皇帝都偏向关中。
但仔细想想,除了孝文皇帝是关中人外,从刘邦开始的皇帝,都是从关东而来的。
但无论一个皇帝来自哪里,最后他一定会偏向关中,就像镇守诸侯本来是关中贵族,在关东待久了,自然就成了关东人,会偏向关东。
卫平为什么要以死进谏,一定要关中出粮赈济关东,因为关东列侯走的是洛氏之路,是依靠朝廷大义和自身名望屹立在关东的,振臂一呼,群起响应。
区别在于洛氏本身武力就比较强,而关东镇守列侯自己的力量并不算是特别强,之前就说过,郡县的兵在郡守手中,只有战时,列侯才能以金令收缴兵权,其他时间只能依靠私兵。
正如洛斯当日在长乐宫下所说的“国不过千户,民不过万人,兵不过百而已”。
朝廷赐予了列侯封国,让他们可以永享富贵,可以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甚至谋逆大罪都不会除国,而是割土削户,首恶流放,但同样给予了极大的限制,那就是国土不得出赐予一寸!
郡县豪强可以无限制的兼并土地,但是列侯封国如果敢在侯国之外兼并一寸,以谋反罪论!
和皇室之间亲近的关系,可以举荐官员的权力,世代守土带来的名望才是列侯手中的利器,如果名望大失,势力瞬间就被砍半,如果朝廷再收回金印,直接就可以自杀了。
刘病已虽然将靖难功臣都赶回了关东,但是却增加了他们举荐的名额,朝廷任命官员,主要渠道一是太学生,二是举荐,除了每隔特殊情况要求郡国举荐一两名贤良方正或者秀才孝廉之外。
主要就是拥有举荐权的公卿王侯,卫青就是通过周亚夫的举荐名额快速进入了汉武帝眼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