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91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字字一句句。

  切心入胆!

  ————

  在前章之中,笔者认为汉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巨大的政治分歧和思想路线的不同,是“诸侯靖难”事件发生的根源之一,“长乐问罪”则是靖难诸侯的一次彻底清算,从客观上维护了汉王朝政治意识的统一,汉王朝的政治生态从分歧和割裂再次转向统一,结束了无端的内耗,汉王朝较为平稳的度过了亡国的危机,跌入谷底的国势开始缓缓回升。——《汉王朝兴衰史》

  第463章 谁堪为帝?

  靖难诸侯的质问仿佛还回荡在长乐宫中,空气中传来的淡淡血腥味道,却证明了那已经是过去。

  靖难军接管了这座帝国的都城,大批的贵族从华贵的府邸中被赶出一一审判,首恶者斩首,作伥者流放,有封国的削土削民,有爵位的夺爵下狱,皇子后妃圈禁,诸事落定,废为庶民,外戚近支伏法,远迁天南海北。

  至于新皇登基能否成活,那就不由靖难诸侯来管,靖难诸侯不杀刘旦诸子,是不愿意让政治斗争打破底线,是为了最终体面的收场,饶恕大多数贵族的死罪同样是为了停止战争。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还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流放就足以了。

  清扫完异己者,诸侯便团团一坐,“该是为我等此行定论之时了!给刘旦定性,给我们定性,昭昭史册之上,何等面目,就在此刻。”

  诸侯闻言凛然,所有人都抱着同一个想法,却有些踌躇。

  “昔年周室在时,有康王、召王治世,召王之父便是厉王,以召王之尊,也不隐藏他父亲的错误啊。

  这是为了警示历代周天子,不要重蹈厉王的覆辙啊。

  我们遵奉上天的旨意,平定独夫的祸乱,更要让以后的汉室诸皇明白今日之举。”

  这话就很明显了,刘旦前半生有功绩,但他注定是得不到一个哪怕中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