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搞运输 第206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酒席散之前,金旺给每个人塞了一张50元购物卡。

  50元购物卡是黄益民找印刷厂定制腊排骨礼盒,顺道定制的。

  当时几人筹备演讲事宜,讨论到请街道办的人吃饭,是饭后送他们礼盒,还是专门定一个时间,拉一车礼盒送去17个街道办,无论选哪个,几人总觉得差点意思,黄益民说要不送一张一折券,桑超英说冷饭新炒没意思,黄益民说也是,中秋节那会儿他俩发打折券都发吐了,又提议送30元券。

  一盒礼盒定价38,送30元券不合适,林北提议把金额提到50。

  50元券,搁在5个月前,是一个时髦的词,但现在大大小小的个体户都在学他们发打折券,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

  他们怎么能叫一个烂大街的词拉低礼盒档次呢,于是几人给50元券重新起了一个名字,起了无数个名字,最后选了林北起得名字,50元购物卡。

  林北也是拾人牙慧。

  这让他不禁想到上辈子,97年年关,他和好好到市里接放寒假的聪聪回家,一家三口在学校大门口汇合,和往常一样,聪聪生拉硬拽他俩逛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比往年热闹百倍,每个地方都人满为患。

  他们本打算离开,聪聪竟被一个三中高一学生家长叫住了,家长向他请教学习方法,队伍里也有人认出了聪聪,把她们男人揪过来替她们排队,纷纷围了过来听聪聪谈学习经验,居然有人边听边做笔记。

  好好见一位家长年纪不大,一问才知她家孩子才上学前班。

  好好目瞪口呆,他震掉了下巴。

  他们夫妻一直把聪聪当做会学习的孩子,只在学校有点儿名气,没想到这孩子在家长中这么出名,而且这小孩五年前在家长中已经小有名气了。

  这事要从聪聪在县城念初中,代表学校到市里参加英语竞赛说起,他得了第一名,竞争对手的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发动关系调查聪聪父母,看是否存在走后门的情况,知道聪聪父母没有背景,也收到主办方的回复,证明了聪聪没有作弊,不少家长偷偷跑到县城实验中学向聪聪班主任询问聪聪平常怎么学习的,回去也这样要求他们的孩子。

  后来聪聪被市十二中招了进去,不管是市联考,还是区联考,都稳居前三,不止一次到省里参加竞赛,还到首都参加过竞赛,他在一众家长中可出名了,没人不认识他。

  这时,他们夫妻才反应过来一直被他们当做小孩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即将离开他们的羽翼振翅高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