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搞运输 第201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在读报的池午柏视线依旧留在报纸上,淡定说:“你找孔国贤,他凑不齐人,你就想到我了。”他把报纸翻了一个面,抖了抖报纸,“说吧,还差几个名额?”

  林北自来熟拿了一份报纸,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我到店里办事,顺路来这里,过一会到望湖街道。”

  池午柏快速折报纸,他迟疑一下,折屁的报纸,撂下报纸,急吼吼召集手下到里面的会议室开会,离开之前,不忘再三叮嘱林北等他。

  第177章 177

  会议室内。

  开水注入搪瓷茶缸中, 几团蜷曲的茶叶翻滚的厉害,过了一会儿,轻轻摇晃伸展身体, 一缕缕茶香弥散开来。池午柏沉寂的眸中被点点绿意点亮, 声音浑厚而响亮:“咱们这儿情况特殊, 你们比我清楚各家情况,就由你们推荐人选。”

  众人立刻有了精神, 争抢着喊出名字, 有点儿大卖场的味道。

  乾山安平街道最大的特点是多民族杂居, 毋庸置疑,汉族人口最多, 回族、满族、畲族人口也不少, 剩下的常住人口是解放后迁入的其他少数民族。

  新迁入的少数民族住大杂院或者窝棚,隔一段时间, 本地人与少数民族起一次冲突,一旦社区或者街道办介入不及时, 一准发展成械斗。

  53年, 56个民族被确定下来,中央、省里、市里努力了十年,杂居在一起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不仅难以融合, 矛盾还日益激化,64年开始,上面陆陆续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一项政策影响到乾山安平街道办的人员构成, 蓝、盘、撒、娜等特别的姓氏出现。

  少数民族人口基数不大, 进不了街道办,可以预料到进入街道办的少数民族干部都有怎样的背景。

  和平时期, 同一种族内斗不断,一旦遇到好事,他们不约而同抱团为族人谋取福利。

  汉、回、满、畲族争抢着提自己族人的名字,记录人名的池午柏放下钢笔揉眉心,有心训斥他们,可他们没提品行不好的人,就这么算了,他憋屈。

  大专毕业,他被分配到区里,区里也接收了他的档案,他意气风发到区里报道,领导碰巧到大厅溜达,一个办事员走到走廊尽头喊他过去办理入职手续,领导突然叫住他,说他姓氏特别,他腼腆说池是朝鲜族姓氏,领导和蔼和亲说要给他安排一个好的去处,他就这么戏剧性的当了乾山安平街道办主任。

  有几次,他本能升到区里,被当年的老领导压了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