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茉的英雄主义 第58节(5 / 7)
又比如说,关心和爱,或许也有一些人能不用付出就能得到,但是陈茉不认为自己是这样。
通常都说最无私的爱来自于父母,显然陈家父母不属于这种情况,如果连父母都达不到无条件的爱,那么陈茉更没有底气去要求他人。
无论是友情和爱情,都处在某一种交换原则当中——我有利于你,你有利于我,因此我们的关系才能继续下去。
和夏莉是这样,和周遇是这样,和陌生的咨询师也是这样。
一旦自我觉察无法再向他人提供利处,陈茉就会认为这份关系迟早会走到尽头,而如果要走到尽头,那么就赶紧抢先一步退出,以免受到伤害,这是一种下意识自我保护机制。
所以陈茉会在无法向夏莉提供倾听和情绪价值时主动远离,会在认为自己变得不再有趣和开朗之后向周遇提出分手,会非常在意自己的访谈产出对咨询师的研究项目有没有用处,这一切都基于同一个逻辑。
要先付出,才能得到。
如果无法付出,那么就会失去。
忽然之间,像是流水冲破堤坝,陈茉发觉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误区——其实她并不是在讲感觉,她也是在讲条件!
只不过讲的不是物质条件罢了。
那么,能够不讲条件吗?
财富和地位,关心和爱,真的能够不讲条件吗?
也许。
一直以来,关于父爱母爱的模版故事广为流传,一代又一代人被这样教育着长大,俗语里说“虎毒不食子”,课本里有朱自清的《背影》,电视里有念叨着子女平安快乐就好的公益广告,春晚还唱呢——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是这样吗?不是这样,陈茉感受到的不是这样。
↑返回顶部↑
通常都说最无私的爱来自于父母,显然陈家父母不属于这种情况,如果连父母都达不到无条件的爱,那么陈茉更没有底气去要求他人。
无论是友情和爱情,都处在某一种交换原则当中——我有利于你,你有利于我,因此我们的关系才能继续下去。
和夏莉是这样,和周遇是这样,和陌生的咨询师也是这样。
一旦自我觉察无法再向他人提供利处,陈茉就会认为这份关系迟早会走到尽头,而如果要走到尽头,那么就赶紧抢先一步退出,以免受到伤害,这是一种下意识自我保护机制。
所以陈茉会在无法向夏莉提供倾听和情绪价值时主动远离,会在认为自己变得不再有趣和开朗之后向周遇提出分手,会非常在意自己的访谈产出对咨询师的研究项目有没有用处,这一切都基于同一个逻辑。
要先付出,才能得到。
如果无法付出,那么就会失去。
忽然之间,像是流水冲破堤坝,陈茉发觉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误区——其实她并不是在讲感觉,她也是在讲条件!
只不过讲的不是物质条件罢了。
那么,能够不讲条件吗?
财富和地位,关心和爱,真的能够不讲条件吗?
也许。
一直以来,关于父爱母爱的模版故事广为流传,一代又一代人被这样教育着长大,俗语里说“虎毒不食子”,课本里有朱自清的《背影》,电视里有念叨着子女平安快乐就好的公益广告,春晚还唱呢——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是这样吗?不是这样,陈茉感受到的不是这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