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 第55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皇子年长,十七八的时候也曾被隆兴帝带在身边西巡南游。甚至有一年隆兴帝病了,连过年祭天都是让大皇子去的。

  当时人人都觉得大皇子就是板上钉钉的储君,离太子只差一道圣旨了。大皇子自己也早早以储君自居,在隆兴帝带着妃嫔南巡期间监国,北边边境戎奴来袭的消息,都被他以不用打扰父皇南巡兴致为由给拦截下来。

  最后等到隆兴帝回到京城时,虽说戎奴已经被打退,大皇子在民间官场中的声望也更上一层楼。但他等来的却不是册封太子的诏书,而是隆兴帝滔天的怒火。

  当时人人都以为隆兴帝是不满大皇子监国期间自作主张,打戎奴的仗虽然胜了但也只能算得上惨胜。

  就连大皇子的生母景嫔也是这么认为,所以这些年虽然大皇子不得隆兴帝的欢心,还是有一批官员甘愿做大皇子党,毕竟大皇子占了长,在祖宗礼法上先天就有优势。

  但只有隆兴帝和大皇子这对父子心里清楚,隆兴帝生气的不是自己自作主张。隆兴帝厌弃大儿子唯一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在儿子身上看见了自己的衰老。

  儿子在一天一天长大,父亲在一天一天变老,这本是自然法则。但隆兴帝拒绝承认,就只能不断临幸年轻妃嫔,不断生出皇子皇女,不断在尚年轻的皇子中挑选可以培养的,培养得差不多了再故意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把儿子给废了。

  当初的刘懋陵是这样,眼下天天被皇帝责骂兄弟忌惮的五皇子也是这样。不过那时候隆兴帝做得隐蔽,也没人觉得皇帝会拿储君拿国本这般戏耍。

  就连刘懋陵这几年也一直认为自己是遭到了兄弟们的妒忌,才会被陷害发配南疆。只有大皇子,这个最早跟在隆兴帝身边最早吃了亏的儿子,才早早看透了这其中的本质。

  既然看透了,就不可能乖乖等死。他清楚的知道隆兴帝是打定了主意要大权在握到死,全然不会管他死后的洪水滔天,那就该提早准备起来。

  喜云楼明面上是酒楼,私底下也是大皇子藏死士与集散消息的大本营。大皇子藉着修建喜云楼做幌子,前前后后从北疆运了八百死士到京郊。

  一部分放在明面上,在喜云楼里做事,另一部分养在喜云楼底下挖空的地下,等待时机。

  原本这事不该泄露得这么早,但最近老二和老三又攒着劲儿找刘懋陵的晦气。武承安突然想起来大皇子去年借喜云楼的名义接触过自家大奶奶,还差点让自己尝了回无妄之灾是什么滋味。

  就干脆祸水东引,想法子把喜云楼是大皇子用来养掮客的消息散了出去。却不想这事压根不像武承安以为的人尽皆知,不光二皇子和三皇子被喜云楼吸引了注意力,就连隆兴帝也派了暗卫去查。

  喜云楼的异常不算太难查,发现的原因是因为喜云楼数额异常庞大的采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