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第571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从奥运会之后, 来中国的游客比原来已经多了不少, 不过, 肯定不能跟免签的效果比。不过现在已经在考虑对一些国家的游客进行简化手续, 但要看风险和收益。”

  要是跑进来的人都跟cnn和bbc记者似的, 满世界乱拍, 再掐头去尾, 断章取义, 最后加个阴间滤镜, 那也太惨了。

  路菲菲想了想:“其实, 我觉得应该不会。因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媒体, 常年爱说中国坏话, 欧洲的媒体不怎么爱提中国。所以, 如果是正常的个人, 或者是网络上的自媒体运营者, 想要争取流量, 继续说中国不好,是没有意义的,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都已经落后了,起码得是狗一脚踩在扳机上,打死了虐待它的主人, 那才能有人看。”

  “哈哈哈,你说的没错。”旅游局的领导笑起来, “你说的我们也注意到了,不过,你说的这是一个理论概念。”

  “我觉得”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做为政策依据的,如果想要有做为参考依据的资格,那就必须有肉眼可见的数据。

  数据就得有人过来旅游,然后再统计这些人在国外互联网上都说了些什么,以及还要筛选出这些人的身份,确定在网上说一些中国现实状况的人是游客,而不是中国人自己发的,那样根本看不出来效果。

  “说句实在话,每个国家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经不住存心挑刺的人怼着拍,我们也不敢冒险。”

  谁提出主意,谁承担风险。

  路菲菲认为这事可以做,如果能做成,能对平台的引流起到不错的成果。

  安排人搜集到了足够的数据后,路菲菲亲自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策划工作。

  “根据对二十个国家的在线调查和街头访谈显示,有50%的人对中国毫无印象,有15%的人对中国的印象来自于电影,所有人都会武术,住得很破败,10%的人家里有人在中国工作生活,或者是身边有中国留学生,这些人的理解比较正常,还有10%对中国的印象来自于媒体报道,这些人对中国的印象都不怎么样。剩下的对中国的印象很杂,有来自《马可波罗游记》的,也有来自《一千零一夜》的,在这些人的印象里,中国还过着古代人的生活。”

  最后她得出结论:“对平民阶层的宣传还不够,因为平民只看本国的电视节目和本地的报纸,与其关心国际局势,不如关心明天哪条地铁要罢工。他们更不可能主动来中文互联网,就算来,也不会看官方宣传网站。”

  路菲菲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安排松散的跟团性质的旅游,也就是办的是团签,必须团进团出,但是在境内可以在指定的城市里自由活动。

  “根据现有的签证政策,团签可以简化程序,虽然不是免签,不过也能吸引一部分人过来,类似埃及对我国的旅游签证政策。”

  旅游局的对接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安排他们参加旅行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