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 第52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布置灯会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出一些状况,比如有人不小心被铁丝划到受伤,有些东西明明准备好了的,却又临时找不到,需要重新去采购。总而言之,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少,总体来说还是顺利的。

  戴师傅以为自己要帮徒弟收拾烂摊子,没想到凤宁对各种突发状况都应对自如,基本没出过大娄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的成品花灯被做了出来,每做好一盏,凤宁就让人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主要是为了防止雨露打湿褪色。

  中途吴昌德来了一次,一是为了看进度,二是问凤宁巷子里要挂的灯笼是哪种,需要多少。

  凤宁把自己绘的图给他看了,这灯笼款式都是比较简单的圆灯笼,只是做得小巧而精致,因为要大量悬挂,个头不能太大。

  吴昌德说:“这灯笼我们厂没有啊。那怎么办?现做吗?”

  凤宁说:“对啊,现做,你让人赶紧去备材料,然后拉到这里来,等这边花灯都布置完了,我们就开始做灯笼。这个灯笼简单,我们这里有三十个人呢,一人一天做二三十个,一天就有好几百,顶多三四天就够了。”

  “那还算从我们厂进的货吗?”吴昌德问。

  “当然。”凤宁并没有跟他计较这个,正好领着她的人练一下手,学学怎么做灯笼。

  吴昌德便高兴地去打样准备材料去了。

  到后面的时候,吴昌德为了赶时间,把厂里的采购财务等人全都叫了来,30多个人布置灯会,花了25天左右的时间,布置了50多个灯组,规模比年初南安的元宵灯会大了一倍,也做得更为精妙一些。

  花灯扎完之后,大家把塑料膜撤下之后,进行了一次试灯。当晚把齐厅长和文化局的领导们都请来了,灯亮了之后,大家被美轮美奂的花灯世界惊艳到除了“哇”就说不出别的词来。

  熊猫家族在竹林里嬉闹吃竹子;芙蓉花丛明艳动人;十一生肖围着兔子一家三口闹元宵,因为明年是兔年;还有川剧脸谱灯组;三国人物灯组;古代文人墨客灯组;茶楼灯组;锦绣画屏灯组等等,处处都体现出了蓉城的历史文化特色。

  这也是文化局为什么非要选凤宁方案的缘故,因为选题实在是太戳中他们本地人的心窝子了。

  凤宁和戴师傅也挨个灯组去仔细检查了一遍,看有没有出什么纰漏,还有哪些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