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他的性子,这些事情不亲自参与是绝对不放心的,所以自然没有心思去后宫休闲。这大概就是胤禛和康熙最大的区别吧。

  康熙爷是连除鳌拜,平三藩都不忘宠幸后宫的真男人,而胤禛显然不及乃父,做不到一心二用,也没有那么龙精虎猛。

  好在弘旸弘旭几个多少都能帮胤禛分担一些,尤其是弘旸,交代的事情做得都很完满。

  宋瑶华一直告诉弘旸的只有一句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即便从前弘旸并不能懂这其中的含义,但是随着他在朝中崭露头角到大放光彩,这句话应当也是琢磨透彻了。

  雍正十三年,胤禛大病了一场,昏迷了三天四夜,宋瑶华在养心殿侍疾时纠结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把一颗药丸给胤禛服下,此后一个月,胤禛慢慢好起来。

  胤禛昏迷前就曾下旨让弘旸监国总理事务,而在他养病的一个月中,对于弘旸处理朝政也并无过多的指导。

  通常是弘旸把重要事务的回复拿给胤禛看,胤禛问过他这样回复的想法和原因后,基本都默认了。

  对此宋瑶华大概知道原因,如果有一天皇权的新旧交替到来,那么新皇的政治导向和思想是否符合或者继承,发扬,开拓了旧皇的思想,就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理念冲突太大,国家必然会不稳一段时间,所以能够平稳度过新旧交替的政权,自然是最好的结果,而这就体现在两人的政治思想和政策导向是否顺利了。

  而这方面,宋瑶华完全不会担心,她之所以从来不曾教导弘旸什么新时代的观念,不就是为了这一天,能让胤禛和弘旸的交流更加契合吗?

  而至于弘旸继位后到底还会不会一直保持和胤禛的思路一致,想来那时候胤禛也看不到了。而宋瑶华相信弘旸必然不会拿国家大事来当儿戏。

  宋瑶华离开养心殿时,又回头看了里面正在交谈的父子二人一眼,她终究是血肉之躯,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让她在明明有机会的情况下放弃胤禛的生命,哪怕只是回想这四十多年的相伴之情,也会让她忍不住潸然泪下。

  所以,如果有可能,宋瑶华希望有胤禛的日子能再多一点,因为如果她后一步走,那么往后余生,也只有和胤禛在一起的那些年的回忆能陪伴她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