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2 / 3)
纸笺上是一段小品文,文辞简练,情致动人,将夜深无眠的聊赖抒写得淋漓尽致。
贺卿读完了,对着纸笺出神片刻,才微微一笑,拉开一旁的抽屉,将纸笺放了进去。那里面已经有了薄薄的一摞纸笺,很显然,这并不是顾平章第一次在奏章之中夹带私货了。
以贺卿的身份来说,要跟顾铮冷战,实在是太容易了。
只需在他请求单独奏对的时候拒绝,晚上不出宫去过夜,顾铮甚至找不到跟她说话的机会。毕竟在所有人看来,他们的关系是对立的,他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得太亲密。
所以在第一次尝试单独奏对失败后,顾铮就立刻转变了方法,开始在自己的奏折里夹带东西。
倒也没有为自己解释,而是写下一首诗,一段词,又或者一则小品,多是他日常的一些感悟。这些话,以前顾铮也会跟她说,但都当做是闲谈。如今这般字斟句酌的写下来,竟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仪式感。
到得现在,贺卿的气已经没有多少了。
其实她气顾铮,也不过是觉得他是抢了她要说的话,该做的事。可顾铮这么做其实是为了贺卿,跟她争着背骂名,贺卿固然生气,但却也不是不感动。
她觉得以自己的身份,即使什么出格的事情都不做,后世留下来的评价估计也是毁誉参半,所以也没有多少抢救的想法,倒不如趁着现在还在位置上,替小皇帝将基础都打好,有什么骂名自己担着便是。
在顾铮这边,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是文人,名声更紧要,所以虽然是“对立”,但贺卿总会有意识地将更有利的一边让给顾铮。
像这回推广基础教育的事,表面上是利国利民,千秋之功,但实际上已经隐隐触动了整个统治阶级,尤其是士族阶层的利益,必然会引来他们的警惕与防备,自然是贺卿来提出更合适,而顾铮作为文官之首,天然就应该站在另一边。
顾铮显然也了解这一点,所以事先甚至没有跟贺卿商量过,直接在朝堂上提了出来,打了贺卿一个措手不及。
贺卿当时几乎有种眼前一黑的感觉,气得神志都没那么清醒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心平气和了,再来看,就更能够从中看出顾铮的用心。所以贺卿翻了翻手里的奏折,便吩咐道,“请顾先生进来。”
↑返回顶部↑
贺卿读完了,对着纸笺出神片刻,才微微一笑,拉开一旁的抽屉,将纸笺放了进去。那里面已经有了薄薄的一摞纸笺,很显然,这并不是顾平章第一次在奏章之中夹带私货了。
以贺卿的身份来说,要跟顾铮冷战,实在是太容易了。
只需在他请求单独奏对的时候拒绝,晚上不出宫去过夜,顾铮甚至找不到跟她说话的机会。毕竟在所有人看来,他们的关系是对立的,他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得太亲密。
所以在第一次尝试单独奏对失败后,顾铮就立刻转变了方法,开始在自己的奏折里夹带东西。
倒也没有为自己解释,而是写下一首诗,一段词,又或者一则小品,多是他日常的一些感悟。这些话,以前顾铮也会跟她说,但都当做是闲谈。如今这般字斟句酌的写下来,竟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仪式感。
到得现在,贺卿的气已经没有多少了。
其实她气顾铮,也不过是觉得他是抢了她要说的话,该做的事。可顾铮这么做其实是为了贺卿,跟她争着背骂名,贺卿固然生气,但却也不是不感动。
她觉得以自己的身份,即使什么出格的事情都不做,后世留下来的评价估计也是毁誉参半,所以也没有多少抢救的想法,倒不如趁着现在还在位置上,替小皇帝将基础都打好,有什么骂名自己担着便是。
在顾铮这边,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是文人,名声更紧要,所以虽然是“对立”,但贺卿总会有意识地将更有利的一边让给顾铮。
像这回推广基础教育的事,表面上是利国利民,千秋之功,但实际上已经隐隐触动了整个统治阶级,尤其是士族阶层的利益,必然会引来他们的警惕与防备,自然是贺卿来提出更合适,而顾铮作为文官之首,天然就应该站在另一边。
顾铮显然也了解这一点,所以事先甚至没有跟贺卿商量过,直接在朝堂上提了出来,打了贺卿一个措手不及。
贺卿当时几乎有种眼前一黑的感觉,气得神志都没那么清醒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心平气和了,再来看,就更能够从中看出顾铮的用心。所以贺卿翻了翻手里的奏折,便吩咐道,“请顾先生进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