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宋英宗与高滔滔(3 / 6)
然而,虽然曹皇后理论上是赵曙的母亲,也是爱妻的姨母兼养母,他登基后还是和曹皇后有了芥蒂。
宋仁宗对赵曙挺不厚道的,没儿子的时候迫于群臣的压力,不情不愿地将赵曙接到宫中,一生下儿子就急急忙忙的把人送回家去,过上几年儿子夭折了,韩琦、包拯等大臣强烈建议他立赵曙为继承人,他百般推辞,说自己还年轻,还能生儿子,让大家再等等。
等来等去,等了位公主。大臣们旧事重提,宋仁宗硬是扛住了,继续在后宫努力,同时对赵曙有了意见,认为他串连朝臣,赵曙为证清白,以守孝为名不接受朝廷让他当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的任命。
其实自打被选为皇嗣之后,赵曙的处境就比较艰难。宋仁宗心心念念要生自己的儿子,对赵曙没有父子之情,大臣们越欣赏赵曙,他就越觉得赵曙居心叵测,对他怎么看都不顺眼。
赵曙也是个有气性的小伙子。你不想认我当儿子?我还不想认你当爹呢!也不稀罕那皇子之位。
庆历七年三月,高滔滔嫁给赵宗实,当时称“天子娶妇,皇后嫁女”。这对小夫妻婚后生活美满,他们在濮王府一起生活了15年。
又过了几年,宋仁宗生了重病,确定自己不行了,才依群臣所奏,立赵曙为皇子。赵曙心里是憋着股火的,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算什么呢?爷不伺候了,不想当备胎!连上十多遍奏疏推辞。
后来在大臣们的劝告下才入了宫,临行前还对家人说:“你们好好的守着家,官家有了子嗣我就回来。”他这是有经验了,知道皇帝一有儿子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不过这次宋仁宗没生儿子,自己反而驾崩了。
赵曙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但他对宋仁宗还是有怨,便迁怒于家卷。
把宋仁宗的女儿们全都赶出宫去,腾出来的宫殿给自己的女儿住,宋仁宗的妃嫔们安置到偏远的居所,待遇也不怎么样。
曹皇后升级为皇太后,自是不能像普通妃嫔那样处置,但在赵曙心里,她和宋仁宗是一伙的,都造成了自己的痛苦。
从上一位太后刘娥开始,北宋有了太后临朝听政的习惯,赵曙继位后也不得不请曹太后和自己一起处理军政事务。这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赵曙当然不乐意。
赵曙即位之初举措乖常,左右有所陈请辄遭暴怒,甚至杖挞相加。一些宦官便不断在曹太后面前说赵曙的坏话,曹太后不由动疑起来。由疑生怨,由怨成隙,好好的继母继子,几乎变成仇雠。
曹太后委屈地说:“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作主!”意为:我无儿无女,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只能请你们帮我做主压制那小子。
↑返回顶部↑
宋仁宗对赵曙挺不厚道的,没儿子的时候迫于群臣的压力,不情不愿地将赵曙接到宫中,一生下儿子就急急忙忙的把人送回家去,过上几年儿子夭折了,韩琦、包拯等大臣强烈建议他立赵曙为继承人,他百般推辞,说自己还年轻,还能生儿子,让大家再等等。
等来等去,等了位公主。大臣们旧事重提,宋仁宗硬是扛住了,继续在后宫努力,同时对赵曙有了意见,认为他串连朝臣,赵曙为证清白,以守孝为名不接受朝廷让他当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的任命。
其实自打被选为皇嗣之后,赵曙的处境就比较艰难。宋仁宗心心念念要生自己的儿子,对赵曙没有父子之情,大臣们越欣赏赵曙,他就越觉得赵曙居心叵测,对他怎么看都不顺眼。
赵曙也是个有气性的小伙子。你不想认我当儿子?我还不想认你当爹呢!也不稀罕那皇子之位。
庆历七年三月,高滔滔嫁给赵宗实,当时称“天子娶妇,皇后嫁女”。这对小夫妻婚后生活美满,他们在濮王府一起生活了15年。
又过了几年,宋仁宗生了重病,确定自己不行了,才依群臣所奏,立赵曙为皇子。赵曙心里是憋着股火的,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算什么呢?爷不伺候了,不想当备胎!连上十多遍奏疏推辞。
后来在大臣们的劝告下才入了宫,临行前还对家人说:“你们好好的守着家,官家有了子嗣我就回来。”他这是有经验了,知道皇帝一有儿子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不过这次宋仁宗没生儿子,自己反而驾崩了。
赵曙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但他对宋仁宗还是有怨,便迁怒于家卷。
把宋仁宗的女儿们全都赶出宫去,腾出来的宫殿给自己的女儿住,宋仁宗的妃嫔们安置到偏远的居所,待遇也不怎么样。
曹皇后升级为皇太后,自是不能像普通妃嫔那样处置,但在赵曙心里,她和宋仁宗是一伙的,都造成了自己的痛苦。
从上一位太后刘娥开始,北宋有了太后临朝听政的习惯,赵曙继位后也不得不请曹太后和自己一起处理军政事务。这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赵曙当然不乐意。
赵曙即位之初举措乖常,左右有所陈请辄遭暴怒,甚至杖挞相加。一些宦官便不断在曹太后面前说赵曙的坏话,曹太后不由动疑起来。由疑生怨,由怨成隙,好好的继母继子,几乎变成仇雠。
曹太后委屈地说:“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作主!”意为:我无儿无女,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只能请你们帮我做主压制那小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