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真宗的真爱(2 / 3)
法灯于是变卖了所有资产,追随刘娥一行入京,幻想有机会把她骗到手。
到了开封,刘娥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开封非常繁华,有钱人很多,戏迷也很多。刘娥一出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红,不久,她的名气越来越大。此时赵恒才14岁,被封为襄王,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赵恒也是一个戏迷,他听说了刘娥的名字后,就带了几个保镖,穿了便装去看刘娥的演唱。一见到刘娥的花容月貌,赵恒这个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着刘娥那暗中传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马,立即就把刘娥带回他的别墅里。赵恒的奶娘对来历不明且出身卑贱的刘娥十分不满,就到赵恒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状,说少爷小小年纪便沉溺于女色,不是好事。
宋太宗听了勃然大怒,勒令赵恒立即把刘娥送走。赵恒见父皇龙颜大怒,表面假装遵命,立即带着刘娥出了王府,转过了几条街巷,他又牵起了恋人的手,俩人悄悄地钻进了奴才张耆家。赵恒让刘娥先住在张耆家,叮嘱张耆谁都不许告诉,然后转身对刘娥说,我会定期来看你,你先安心住下,等时机成熟我再接你回去。张耆安排家人悉心照顾刘氏,自己为了避嫌,每天睡在襄王府,张耆的家成了赵恒的别院。此后,两个有情人隔三差五地在张耆家里相会。法灯见刘娥有了皇子做情人,自然也不敢想入非非了。
宋太宗让儿子赶走了卖艺的姑娘,仍不放心,来年,他强令十七岁的儿子迎娶了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女儿为妻,力图彻底打散儿子和刘娥这一对鸳鸯。他们自然不会想到,一场包办的皇子婚礼,根本无法斩断两个年轻恋人的情丝。
这期间,赵恒由韩王晋封为襄王,994年进封为寿王,由于大哥疯了,二哥暴病而亡,排行老三的赵恒被立为太子。赵恒的原配潘氏命薄,王妃没做几年,二十出头即早逝。太宗皇帝接着又给赵恒续娶了宣徽南院使郭守义的女儿,扼杀了他与心上人结为夫妻的念头。一对深情相爱的人,近在迟尺却如同远在天涯,难得随心如愿。但不管父皇怎样地强迫挟持,赵恒的心永远属于刘娥,他虽已贵为太子,又有父母之命的王妃,但朝朝暮暮牵挂的,还是张耆家里那个静静守候的最初令他动心的寂寞红颜。
公元997年,太宗去世,真宗继位,刘娥把当年压在箱底的拨浪鼓又拿出来,走进了巍峨富丽的大宋皇宫,真宗封她为修仪。
真宗即位后,龚美改姓刘,与刘氏兄妹相称。由于刘氏的关系,刘美升得很快,逐渐掌握了京城军权,成为刘氏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
刘娥到了步步惊心的后宫,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法灯却依然晨钟暮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刘娥宠冠六宫,致力佛教事业的发展,把自己的脂粉钱捐出来,在淮南、两浙、江南等繁华富贵的风水宝地建造宝刹寺院,规格之高规模之大空前而不绝后,法人代表统统是法灯大师。除了香火,来自宫里的赏赐源源不绝。法灯在各大寺院给刘娥诵经,祈求佛祖保佑刘娥早日实现统领后宫的理想。
世上到底有没有救世主?有,对于刘娥来说,宋真宗赵恒对她的爱是持之以恒的。
尽管如此,刘娥封后之路也和情路一样艰辛。景德元年,赵恒封36岁的刘娥为四品美人,位置在20岁的杨氏前面。在真正的爱情面前, 年龄不是距离,出身不是问题。可是无论皇上和她怎样恩爱,两人都生不出孩子。宋真宗赵恒命里缺子,和郭皇后生的儿子赵佑九岁那年病死了,其他四个皇子也没能活过10岁。天子无后,势必会影响国计民生,40岁的真宗焦虑加抑郁。郭皇后在景德四年也病死了,真宗放出风想立刘娥为后,马上遭到大臣们反对,理由是刘娥出身微贱,最最重要的是她生不出儿子。大臣们请求立宰相沉伦14岁的女儿沉才人为皇后,真宗不答应,索性一等奖空缺。
刘美人是个很聪明的女性,通读史书,真宗批阅奏章的时候一定要她陪着,而且总是听取她的意见。刘美人当然知道母凭子贵的道理,可是自己年龄比较大,可能不能生育了,于是刘美人有意让自己的一名贴心宫女去伺候真宗。
这天赵恒回到后宫想洗手,刘美人不在。李氏神采飞扬地捧着金光闪闪的小盆子来了,赵恒的心情像窗外的阳光一样明媚。近在眼前的李氏温柔似水,肤白貌美大长腿,赵恒心中喜欢。洗完手也就不走了。夜幕降临,赵恒和李氏鸳鸯双栖蝶双飞,度过了一个美好并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夜晚,李氏怀孕而且生产了。
这时刘娥来了,他看见赵受益就说:跟我走吧,现在就出发。赵祯漆黑的眸子认定刘娥是他的亲妈。淑妃杨氏也来到刘娥宫里,她拿着一块糖笑容和煦地对赵受益说:我以后天天给糖你吃。赵受益也觉得她是妈妈。李氏因为工作需要,刘娥把她安排到别的工作岗位,上岗前刘美人告诉李氏:这个孩子是我的。李氏当然不能跟刘美人对着干,就说:对,这个孩子是您的。赵恒也说:这个孩子是我和刘美人生的!
至此,刘娥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皇后的桂冠触手可及。真宗吸取上一次封刘娥为后没有成功的教训,把保密工作做到滴水不漏。大中祥符五年,真宗推恩,给百官加官进爵,大臣们忙着迎来送往你吃我请,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真宗晋封刘娥为德妃,一个月后,一纸诏书封刘娥为后。本着厉行节约开源节流的方针,不搞册封仪式,不接受贺礼花篮。44岁的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返回顶部↑
到了开封,刘娥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开封非常繁华,有钱人很多,戏迷也很多。刘娥一出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红,不久,她的名气越来越大。此时赵恒才14岁,被封为襄王,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赵恒也是一个戏迷,他听说了刘娥的名字后,就带了几个保镖,穿了便装去看刘娥的演唱。一见到刘娥的花容月貌,赵恒这个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着刘娥那暗中传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马,立即就把刘娥带回他的别墅里。赵恒的奶娘对来历不明且出身卑贱的刘娥十分不满,就到赵恒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状,说少爷小小年纪便沉溺于女色,不是好事。
宋太宗听了勃然大怒,勒令赵恒立即把刘娥送走。赵恒见父皇龙颜大怒,表面假装遵命,立即带着刘娥出了王府,转过了几条街巷,他又牵起了恋人的手,俩人悄悄地钻进了奴才张耆家。赵恒让刘娥先住在张耆家,叮嘱张耆谁都不许告诉,然后转身对刘娥说,我会定期来看你,你先安心住下,等时机成熟我再接你回去。张耆安排家人悉心照顾刘氏,自己为了避嫌,每天睡在襄王府,张耆的家成了赵恒的别院。此后,两个有情人隔三差五地在张耆家里相会。法灯见刘娥有了皇子做情人,自然也不敢想入非非了。
宋太宗让儿子赶走了卖艺的姑娘,仍不放心,来年,他强令十七岁的儿子迎娶了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女儿为妻,力图彻底打散儿子和刘娥这一对鸳鸯。他们自然不会想到,一场包办的皇子婚礼,根本无法斩断两个年轻恋人的情丝。
这期间,赵恒由韩王晋封为襄王,994年进封为寿王,由于大哥疯了,二哥暴病而亡,排行老三的赵恒被立为太子。赵恒的原配潘氏命薄,王妃没做几年,二十出头即早逝。太宗皇帝接着又给赵恒续娶了宣徽南院使郭守义的女儿,扼杀了他与心上人结为夫妻的念头。一对深情相爱的人,近在迟尺却如同远在天涯,难得随心如愿。但不管父皇怎样地强迫挟持,赵恒的心永远属于刘娥,他虽已贵为太子,又有父母之命的王妃,但朝朝暮暮牵挂的,还是张耆家里那个静静守候的最初令他动心的寂寞红颜。
公元997年,太宗去世,真宗继位,刘娥把当年压在箱底的拨浪鼓又拿出来,走进了巍峨富丽的大宋皇宫,真宗封她为修仪。
真宗即位后,龚美改姓刘,与刘氏兄妹相称。由于刘氏的关系,刘美升得很快,逐渐掌握了京城军权,成为刘氏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
刘娥到了步步惊心的后宫,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法灯却依然晨钟暮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刘娥宠冠六宫,致力佛教事业的发展,把自己的脂粉钱捐出来,在淮南、两浙、江南等繁华富贵的风水宝地建造宝刹寺院,规格之高规模之大空前而不绝后,法人代表统统是法灯大师。除了香火,来自宫里的赏赐源源不绝。法灯在各大寺院给刘娥诵经,祈求佛祖保佑刘娥早日实现统领后宫的理想。
世上到底有没有救世主?有,对于刘娥来说,宋真宗赵恒对她的爱是持之以恒的。
尽管如此,刘娥封后之路也和情路一样艰辛。景德元年,赵恒封36岁的刘娥为四品美人,位置在20岁的杨氏前面。在真正的爱情面前, 年龄不是距离,出身不是问题。可是无论皇上和她怎样恩爱,两人都生不出孩子。宋真宗赵恒命里缺子,和郭皇后生的儿子赵佑九岁那年病死了,其他四个皇子也没能活过10岁。天子无后,势必会影响国计民生,40岁的真宗焦虑加抑郁。郭皇后在景德四年也病死了,真宗放出风想立刘娥为后,马上遭到大臣们反对,理由是刘娥出身微贱,最最重要的是她生不出儿子。大臣们请求立宰相沉伦14岁的女儿沉才人为皇后,真宗不答应,索性一等奖空缺。
刘美人是个很聪明的女性,通读史书,真宗批阅奏章的时候一定要她陪着,而且总是听取她的意见。刘美人当然知道母凭子贵的道理,可是自己年龄比较大,可能不能生育了,于是刘美人有意让自己的一名贴心宫女去伺候真宗。
这天赵恒回到后宫想洗手,刘美人不在。李氏神采飞扬地捧着金光闪闪的小盆子来了,赵恒的心情像窗外的阳光一样明媚。近在眼前的李氏温柔似水,肤白貌美大长腿,赵恒心中喜欢。洗完手也就不走了。夜幕降临,赵恒和李氏鸳鸯双栖蝶双飞,度过了一个美好并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夜晚,李氏怀孕而且生产了。
这时刘娥来了,他看见赵受益就说:跟我走吧,现在就出发。赵祯漆黑的眸子认定刘娥是他的亲妈。淑妃杨氏也来到刘娥宫里,她拿着一块糖笑容和煦地对赵受益说:我以后天天给糖你吃。赵受益也觉得她是妈妈。李氏因为工作需要,刘娥把她安排到别的工作岗位,上岗前刘美人告诉李氏:这个孩子是我的。李氏当然不能跟刘美人对着干,就说:对,这个孩子是您的。赵恒也说:这个孩子是我和刘美人生的!
至此,刘娥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皇后的桂冠触手可及。真宗吸取上一次封刘娥为后没有成功的教训,把保密工作做到滴水不漏。大中祥符五年,真宗推恩,给百官加官进爵,大臣们忙着迎来送往你吃我请,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真宗晋封刘娥为德妃,一个月后,一纸诏书封刘娥为后。本着厉行节约开源节流的方针,不搞册封仪式,不接受贺礼花篮。44岁的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