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1434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去的易科+冰芯实质上已经是设计和制造的紧密联合,算是传统idm和代工模式之间的摇摆,可是,随着发展的深入与形势的不同,现在越来越需要更紧密的上下游整合。

  不仅如此,因为受到限制,冰芯与易科还必须向更基础的领域蔓延。

  “有困难解决困难,解决不了就多找人,多找人还解决不了就等等,等等都解决不了,那确实没办法,只能爱咋咋了。”方卓浑不在意地说道。

  邱慈云听着老板光棍式的语气,提醒道:“方总,你的精神状态也需要注意下。”

  方卓走了几步,拍了拍邱总的肩膀:“我现在再好不过,就等着发声的那一刻了。”

  从上个月开始,他就还没有对外发声,这次在合肥参与会议算是小范围的表态。

  按照预期,易科年内应该都能拿到bis的许可证,什么时候拿不到,他这个易科掌门人也总得给大家一个交代。

  邱慈云的工作很忙,方卓的安排也很满,或者说,冰芯以及易科上下的神经都很紧绷,而不管内部与外部什么情况,既定的事情总是在继续往前。

  4月13日,易科递交香港上市的正式申请,丝毫不受美利坚那边的舆论与暗示。

  对于易科的这个申请,香港媒体比较自由,存在不同的声音与分析,但官方的态度十分积极,表示了对易科公司的大力欢迎。

  易科虽然股价正在震荡,可是,它的体量一到香港便必然是市值龙头。

  只是,易科这次的二次上市具有不同的意义。

  这同样引来大家讨论的兴趣,如果以最坏的情况来算,易科真的失去美国市场,它的合理市值应该是什么水准?

  因为二次上市正式申请的冲击,易科股价持续下跌,已然创造近期历史新低,“仅仅”3650亿美元。

  虽然两地上市存在市场流动性、投资者偏好、汇率变动等因素,但通常来说,大型公司的总体市值应该较为接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