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1185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理,他也有对这两次会议表现的看法,隐性回报也是回报。

  “不管在合肥还是这边,我就是这样一个态度,要么按估值来交钱,要么就等着。”方卓抿了一口茶,“如果不是觉得没有礼貌,冰芯通知他们的电话里就这么说了。”

  这就是不可调和,也不需要调和的底线。

  方卓这次没进行太多的考量,这个想上市就掏钱的底线传递过去,再等一等,或许那边也会有人给压力的,总归是没那么急。

  熊晓鸽听了方总这话,只觉现在也没有礼貌到哪去。

  方卓又询问道:“老熊,你有什么意见?”

  “高盛和dcm比较顽固。”熊晓鸽说着自己这几天的观察,认真地说道,“我认为德银或许是个突破点,毕竟是有与冰芯的合资。”

  “德银的切尔斯这些天多听少说,心存顾忌,虽然也始终表示态度,但看起来是能绥靖的。”

  他又提了个建议:“既然是要从德银掏钱,不妨给画个饼,这次它掏出的钱,都承诺之后用于德国工厂的产能扩张,至于后面扩不扩,那得结合各种因素来判断了。”

  熊晓鸽是觉得总要给个台阶下,而如能解决掉一家,后续进度或许就能加快了。

  “我就知道喊你老熊是有用的,毕竟正反面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方卓夸了一句,又斟酌道,“就是可能对我的信用度造成些影响,我和德国那边不是要打两三年的交道。”

  熊晓鸽不这么认为:“时移势迁,一时有一时的情况,更何况,按照你们的正常规划,冰芯德国厂的产能或者技术就一直不提升了吗?不会这样的吧?”

  他又补了一句:“据我所知,德国的英飞凌对先进制程的研发不是那么热衷。”

  “嗯,类型不一样,英飞凌也算是接连抛售之后才缓了缓气。”方卓随口说道,“先进制程的投入越来越大,有那么几家大厂已经在转型轻晶圆厂了。”

  所谓“轻晶圆厂”,就是现在富士通、松下等公司开始把部分制造外包给其它晶圆厂代工,自己又留下部分制造环节,以此来缓解资金和投入压力,而它们外包的部分一般是无法带来优势的成熟制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