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552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例如大理寺理正张廷玉,一跃成为大理寺卿,可谓是一步登天,被无数人羡慕嫉妒。

  纵使实权官职有数,大多数人没法升迁,但爵位上涨的却不少,例如吏部侍郎王载,就被封了县侯,徐林也捞了个伯爵。

  至于陈询、陈安之这种存在,更是得道升天,前者封了楚国公,后者封了平阳县公,地位份量已经不是齐朝时可比。

  而反抗军中的诸位当家的,尺匕、扈红练、方墨渊、陈奕、范子清等人,无不封侯,从江湖人摇身一变成了贵族,可谓是光宗耀祖。

  一时之间,燕平城中权贵遍地,经常可以看到侯爷、伯爷之类的大人物,勾肩搭背出入风月场所,好不热闹。

  在这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下,没用多久朝廷便稳定下来,百官得了实在好处,自然没有不拥护新朝的道理,办差热情高涨者不知凡几。

  朝廷稳定了,天下却没有稳定。

  首先是之前割据造反的魏氏。眼下魏氏占据着关中,把长安当作了大本营,麾下拥有数个藩镇,兵马不下五十万,正在大肆扩充军备。

  赵北望想要靠一纸诏书,就让魏崇山、魏无羡乖乖放弃已经到手的基业,规规矩矩来燕平做个本本分分的臣子,无疑是痴人说梦。

  新皇登基,最重要的是建立大义名分,让天下人俯首称臣,向所有人证明自己已经取代旧主的地位,是新的天下之主——哪怕是形式上的。

  这个时候让魏氏来燕平,必然会被对方拒绝,赵北望对天下的第一份诏令,就没有得到遵从,威严无疑会大损。

  能及时出兵讨伐也就罢了,若是不能,简直是颜面扫地,天下英雄豪杰必然会就此轻视赵北望,视大晋于无物。

  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新朝的份量,赵北望对关中发出的第一份诏令,是封魏崇山为秦州郡王,封魏无羡为岐国公。

  至于理由,是表彰他们的国战大功。

  天子使者把圣旨带到长安时,魏崇山、魏无羡事先打探到了风声,前者是喜不自禁,趁着使者还在驿馆,跟魏无羡商量要不要接这个圣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