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第172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工匠笑得脸上皱纹全部绽开,连连应声道:“那就好,那就好。”然后便目送着他们离开了,这时他才在徒子徒孙的注视下走到了铸铳台面前,伸手过去动作轻柔地摸了一下,看着铸铳台的眼神满是专注和期待。

  要是能将红衣大炮制造出来,说不定他这么一个小小工匠还能在史书中留下一笔,那可是无上的荣耀啊!

  他虽是兵仗局实力最强的工匠,地位却还是远远不及微末小官,古往今来,多少官员使尽手段想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又有几人能做到?

  而他,作为工部的匠人,比之普通百姓也算过得好了,银钱也不缺,可却是想也不敢想在史书上留名的,没想到都快要到入土的年龄了,还有这么一份良机摆到了面前,谢公子可真是他的贵人啊。

  又哪里只有他才这么想,一旁负责火药的工匠领头的路杜若早就蓄势待发,他们没有这么多的准备工作,材料也是现成的,配方也不难,只是每样材料的配比不同罢了。

  唯独有些难处的就是硝石的提纯,谢公子写的这个硝石提纯方法可比他们原来使用的方法高明了许多,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识这个方子配出来的火药的威力了。

  所有人都干劲满满,一时之间整个院子忙得热火朝天。

  而这时谢景行已经跟着安淮闻离开了工部,民间有句话,常说“丈母娘看哥或女婿,越看越满意”,现在安淮闻却是“岳父看哥婿,越看越满意”。

  两人在马车上时,安淮闻对待谢景行的态度可比早晨初见时亲善了不少,可以对敌军造成巨大伤害,还能让自己小哥儿和二儿子早日回京的武器制造有望,他脸上满是掩不住的笑容。

  连说话声都柔和了些,“你在会馆住的习惯吗?要不要另寻一处宅院,住着也安静些。”此时马车正行驶在回安平会馆的路上,安淮闻自然就开始考虑起谢景行在京城的住处问题了。

  谢景行仍然正襟危坐,毕竟对面是他未来的岳父,态度还是要摆好,“不用麻烦,会馆也挺好的。”

  除了伙食,其他方面谢景行还都挺满意,就是伙食问题,等到了冬天,若是食物太凉,去外面饭馆定了每日伙食,让送到会馆也是可行的。

  昨日在被车夫送去安平会馆的路上,谢景行在会馆大街不远的一条街上看见许多客栈、酒楼,还有些小餐馆,有的甚至就开在会馆大街外,出去吃也很是方便。

  安淮闻现在看他的眼神就跟看自家孩子一样了,他对待自家的三个孩子就是慈父型的,什么都听孩子的,此时自然也不反驳谢景行的意思,“也好,等安平省的其他举子们过来,你们还可以多多交流。”

  听他说起,谢景行才回想起自己离开时并没有给几位友人捎口信,他们若是知道自己突然一个人先来了京城,怕是少不了惊讶,等他们来了京城,有孟冠白和丘逸晨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的耳朵怕又是得不了清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