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第142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盛大家缓缓开口道:“此次所讲主题乃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

  此乃《论语·里仁篇》。

  偌大的会讲堂中只余盛大家一人的声音,“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晓白,然读之者苟不切己观省,亦恐未能有益也。某平日读此,不无所感。窃谓学者于此当辨其志,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注:陆九渊白鹿洞主讲讲义)

  本章明确地将义利进行了论述,而至圣孔子认为,义在前,利需完全服从于义,义为重,利为轻。无论是以何为目的,行事都需遵从社会道德,而不能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需要除去。

  而正是因为如此,孔子将重义之人视为君子,而将个人私利置于大义之上的视为小人。

  在大炎朝的发展甚至更加极端,谢景行将盛大家的所言归纳总结,发现他阐述的义利观几乎可以说是完全对立的,有义者抛却了私利,而心怀私利之人定是无情无义之人。

  谢景行面上微动,这是否太绝对了?

  盛大家声音醇厚,一字一句极为清晰,等他全部讲完,已经过了一个时辰。

  一刻不停地讲说,连口水都未曾喝过,满腔热忱可见一斑。

  待他停下后,陈夫子上前又敲击云板三下,“会讲结束。”

  这时,才有人上去为盛大家斟了茶,盛大家一口气将茶水饮尽。

  按理来说,他以往到这时就可离开了,不过他来通州府学便是因为对辩论之法尤为好奇,前几日刚来府学时,碰见府学的学子辩论,他都会在旁细听。

  不过许是大家都极为尊敬他,在辩论时也不自觉有所收敛,每每听得他只觉意犹未尽。

  趁此机会,他放下手中茶盏,“听闻通州府学有辩论之习,对于老夫方才所讲,不知是否也可为之辩论?”

  他双眼期待地往下看,正对上孟冠白炯炯发亮盯着他的双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