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于惊人?不,以后或许人人都要习惯这种震惊,以至于久处不惊了。

  ……

  “回禀国君,按照本国历法,推算后星象角度略有差异……但这些图画或许搭配的是某种全新的历法,未知其貌又不合星空,吾不敢妄断。”

  博士略带喘息,却神采奕奕,拱手答复君主。

  嬴渠梁连忙问秦昭是怎么一回事。

  “因岁差存在,颛顼历会抹除立春和合朔多出的时分……”

  秦昭上前,开始解释。末了,她又提起墨笔,实地开始演算。

  岁差,就是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差。如若两个历法的行用时间不同,天象多多少少也会有差异。

  四分历出现并开始使用是在公元前427年。后世学者推算,秦国的颛顼历可以与四分历合上,大致在四分历后61年,也就是公元前366年开始使用了。

  但用颛顼历去推汉历的相关节点时会对不上,就是因为颛顼历的“消除”会导致干支错乱。

  二十四节气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在很早以前,二至、二分就被古人掌握,只是叫法不同。

  到《吕氏春秋》问世时,四立就已经明确被提及。《淮南子》中就有和现代完全一样的全部节气名称了。

  既然要用二十四节气,就干脆阴阳合历。秦昭把现代使用的农历习惯性搬了出来。

  反正战国时代有农历的前身“夏历”,唯一不妥的是还未完善的夏历是韩赵魏三国在用的——但后世考证秦孝公生于正月初九,拿正月做岁首问题也不大。

  先把节气插进历法里,先让农业某种意义上能自动有序地科□□转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