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第587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时,这道防线的工期也并不限定死,大明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慢慢的去修建。

  另外,刘衍目前正准备与罗刹国签订停战条约,到时候以大明获胜的姿态,可以从罗刹国得到大量的赔款,或者是其他的好处,这笔收入也可以作为资本,算进防线的建设成本之中。

  “如此算下来,这道北方防线的投入数额,可以大大减少,也不会对朝廷造成太大的影响。”

  刘衍看着已经被说动的岳明,随后又补充道:“这道防线一旦修建完成,长城就彻底成了我华夏的内线防御。北方的新防线将组成第一道防御,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将组成第二道防御,长城周边将永久的成为华夏腹地,不再成为北方敌军南下的焦土,将我华夏的边防线向北延伸了数千里之遥!”

  “所以……”

  说到这里,刘衍猛地站了起来,其余众人也纷纷站起身来。

  “所以,这道防线的修筑势在必行,这是功在千秋之事,我等必须全力以赴!”

  第八百四十八章 北方条约签订

  崇祯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北京城。

  这一天,大明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开始就停战条约进行谈判。

  为了这份停战条约的谈判,俄罗斯帝国派出了一个由一百七十多人组成的庞大使团,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莫斯科一路向东,抵达了北京城。

  也就是在这一天,大明帝国也正式将罗刹国改称为俄罗斯帝国。

  刘衍对此也非常的重视,任命参谋部尚书陈新甲为谈判长,国防部尚书田辉叙、海军部尚书郑芝龙、财政部尚书岳明、军情部尚书吴国金为谈判组成员,众人率领大明各部精干官员,与俄罗斯帝国的使团进行谈判。

  这场谈判注定将记录在历史之中,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后世被称为《北京-莫斯科条约》的停战条约,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东方与欧洲的历史,在崇祯二十六年这一年,彻底偏离了原本的轨迹。

  此时正是北京的盛夏时分,北京城内外非常的炎热,但是在位于崇文门内的国宾馆内,谈判会议的气氛却更是热烈,甚至要比外面的炎炎夏日还要热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