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之中没有一片无辜的雪花(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蜜桃追光在近日刚刚完成了一笔上亿美元的融资。尽管行情惨淡,但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仍然不断地得到资本的青睐。

  【大数据之下无隐私,没人能逃脱】

  关于数据,有人曾提到过一个的说法:自人类诞生到2003年,全人类所产生的数据总和约等于5eb;到2010年,经过互联网时代和pc时代后,这个数据总和约等于500eb;而到了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全人类每年所产生的数据就高达数百eb。

  1eb,相当于百万tb,一百万个1t容量的硬盘。即便是最便宜的300元一个的移动硬盘,全球互联网公司每年都需要耗费上千亿来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而事实不单单存储,无论服务器本身还是带宽,互联网公司都需要花出巨大的成本来维持产品,给用户提供服务。

  它们花了钱,那最终是谁在买单?

  答案是我们。

  合规的互联网公司在法律内行事,合理地使用数据。我们花费注意力和时间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之上,我们购买东西,浏览广告,它们则据此获得利润。

  乐观点说,这是“双赢”。

  那如果是深黑之中,我们则实在难以想象其中的景象。

  我们在采访一位曾在菲律宾工作的程序工程师时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答案。

  这位工程师大致形容过他的工作内容。他很坦诚地告诉我,论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他只能算中下游水平。在他目前供职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中,他管理着一个数人的小团队,主要从事和开发电商一类应用。他每个月的薪资水平在两万左右,一年能拿14个月薪水和年度奖金。

  这在笔者看来已经是属高不可攀的三十万年收,而他则说道,在菲律宾时他的薪资是目前水平的两倍左右。

  他在那边待了三年,每年仅有春节和年中两次回国假期。

  “我去到菲律宾时,当时的站点是还没有完整的运作起来。我算是完整地经历了它整个生命周期。当然,一般这类平台能存活的时间也比较短。很多时候都是打一枪就得换个地方。”

  “为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