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2 / 3)
食堂的生意集中在双休日,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客源不断,收入十分可观。冬柏从未料到事情竟如此顺利,只当是自己在本市报纸上发表的豆腐块文章为西岭村打了广告,直到某天省电视台的美食栏目组突然造访,他才知道是那位为自己打开思路的馋嘴游客帮了大忙。
原来那位记者回省城后,时常向同事和亲友们讲起西岭村。省城距k市并不十分远,同事和亲友们于是慕名而来,恰好给刚开张的食堂捧了场。当听说省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档美食节目时,那位记者又向相熟的节目策划人极力推荐,栏目组因此才来到西岭村的地面。
从这一点来看,那位记者虽非有意帮助西岭村脱困,却也完全可以算作西岭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
若非他的出现,或许西岭村的命运不会那么快改变。
或许,冬柏的命运也不会那么快改变。
西岭农家食堂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让外人盯上了这块商业气息尚不浓郁的隐秘之地。
深秋时节,几个商界精英模样的人来到西岭村,以优渥的条件在村子最远端租下一处小院。
不到半个月,小院便焕然一新。
起先村民们以为小院是用来住的,就像市里人的乡间别墅,后来慢慢发现,小院常有宾客来往,还常向村里大批量订购蔬菜和粗粮;再后来,小院开始雇村民帮厨、做服务员,村民们才终于醒悟——这原来是个吃饭的地方。
一些村民就有了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在抢农家食堂的生意。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敌意有些多余,因为小院似乎只对特定的人开放,一般的游客或食客根本进不去。
如此一来,小院非但没有影响到农家食堂,反而通过房租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而订购蔬菜粮食、雇佣帮工,则给更多村民带来了实惠。
于是村民们对小院又开始喜欢起来。
只是有一点他们不太明白——小院既然是个吃饭的地方,为什么不挂个牌匾呢?又为什么只对有限的人开放呢?
一位正在小院当服务员的妇女很快揭晓了答案:那小院算是一位企业老总的私人接待处,那些宾客皆有头有脸,其中大部分是政府高官。
↑返回顶部↑
原来那位记者回省城后,时常向同事和亲友们讲起西岭村。省城距k市并不十分远,同事和亲友们于是慕名而来,恰好给刚开张的食堂捧了场。当听说省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档美食节目时,那位记者又向相熟的节目策划人极力推荐,栏目组因此才来到西岭村的地面。
从这一点来看,那位记者虽非有意帮助西岭村脱困,却也完全可以算作西岭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
若非他的出现,或许西岭村的命运不会那么快改变。
或许,冬柏的命运也不会那么快改变。
西岭农家食堂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让外人盯上了这块商业气息尚不浓郁的隐秘之地。
深秋时节,几个商界精英模样的人来到西岭村,以优渥的条件在村子最远端租下一处小院。
不到半个月,小院便焕然一新。
起先村民们以为小院是用来住的,就像市里人的乡间别墅,后来慢慢发现,小院常有宾客来往,还常向村里大批量订购蔬菜和粗粮;再后来,小院开始雇村民帮厨、做服务员,村民们才终于醒悟——这原来是个吃饭的地方。
一些村民就有了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在抢农家食堂的生意。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敌意有些多余,因为小院似乎只对特定的人开放,一般的游客或食客根本进不去。
如此一来,小院非但没有影响到农家食堂,反而通过房租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而订购蔬菜粮食、雇佣帮工,则给更多村民带来了实惠。
于是村民们对小院又开始喜欢起来。
只是有一点他们不太明白——小院既然是个吃饭的地方,为什么不挂个牌匾呢?又为什么只对有限的人开放呢?
一位正在小院当服务员的妇女很快揭晓了答案:那小院算是一位企业老总的私人接待处,那些宾客皆有头有脸,其中大部分是政府高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