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35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准噶尔没有逃脱,僧格没有逃脱,明军击败对方只是时间问题

  打仗,就得有人牺牲

  皇亲国戚,勋贵子弟,就不能牺牲了吗?鄱阳湖大战,朱元璋会因为南昌城头站着的是他侄子朱文正,就修改军事布置吗?不会的,国家建立之初的前一两代统治阶级,都有这种“重公利而轻死生”的气质。

  至于最后结果如何,就全凭个人造化,活下来,那就是头等功,活不下来,给朝中报丧便是,仗一样继续打,准噶尔一样继续灭,既然是军人,就理应有马革裹尸的义务。

  再说了,就那从六七万骑兵中精选出来的三千精骑,如此精良装备,要说反攻敌人也许有点困难,但要说牵制敌军,并非不可为之事。

  -------------------------------------

  黑水河畔,刚刚爆发了一场惨烈的肉搏厮杀

  此前,王愬多次派骑兵分小股骚扰准噶尔军,并伺机袭击对方供粮队伍,既是给敌人造成麻烦,也是在补给自身。

  于是乎,终于忍无可忍,同时也是下定决心和明军决战的僧格,决定先扫除这股碍事的明军先锋,然后再腾出手来应对尚未到来的明军主力。

  三个鄂托克,近一万八千人马,人喊马嘶,将黑水河上下游挤得严严实实。

  但对面的明军大营却丝毫不惧

  他们用七八日的功夫就修建好了营墙,甚至挖了内外壕沟

  毕竟早从两广尧山之战时期,土木作业就是明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此后更是发扬光大。

  准噶尔军先是以阿拉布坦为首领,三军齐渡,万余人马同时渡河攻营。

  这次同样为骑兵的明军却并未出城主动接战,而是龟缩营垒,用火器还击,以营墙、壕沟为屏障阻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