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2 / 3)
比如滥杀流民事件里, 涉及到在都察院任职的燕王党,几乎一个不差的被燕王连锅端了。
皇帝对燕王“大义灭亲”的举动赞不绝口, 赞得朝中官员人尽皆知,这看似是对燕王的恩宠,实际却是皇帝给燕王挖的巨坑——燕王非但不保护自己手下的人,反而一出事就拉手下出来鞭尸。
人心一失, 即使徐阁老再怎么当个合格护短的老大,燕王党也不是铁板一块了,内部已经可能有人私下跳反, 去给李阁老当眼线了。
这一点, 韩皎琢磨得出来, 李阁老就更不用说了,肯定看得贼透,非常明白皇帝为自己铺路的良苦用心。
可这老狐狸却对韩皎说:储君确立之前, 决不能撺掇端王与燕王联手。
这话表面上看来,分明是担心端王放弃争储,特意说出来恐吓韩皎。
可看老狐狸那淡定自若决胜千里的气场, 又不像是会狗急跳墙说出这种毫无根据的威胁。
所以韩皎觉得只有一种可能:李阁老其实已经看出皇帝不想立燕王,也不想立端王,只想立翎王为太子。
一旦清楚这一点,就能看出,端王只不过是燕王面前的一道屏障,也是能让燕王在势均力敌的彼此消耗中缓缓败下阵来的烟雾弹。
这场政斗即使失败了,外人都看不出硝烟,只不过能让燕王在朝中孤立无援,避免立储时出现巨大动荡。
最正统的燕王势力被瓦解后,皇帝转立谢夺为太子,朝中就不可能出现严重的抵抗,因为端王本身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李阁老要换主子,比徐阁老容易得多,加上朝中都知道端王有点“脑疾”,也就有了正当的借口,跳过这个第二储君人选,剩下的,也只有皇后最小的儿子。
可一旦失去端王这道屏障,甚至两党联手,燕王要面对的敌人便是天子本尊,那就很难不见血了。
韩皎这两个月来其实也已经想明白帝王的阴谋,但他还是决定化解谢修与谢广之间的误会。
因为韩皎认为:端王党和燕王党的斗争,并不会因谢修的意志而转变。
也就是说,就算他们哥俩和好如初,燕王也不会逼迫谢修违背李阁老的意愿放弃争储,终究还是看两党各显神通,最终由父皇定夺。
↑返回顶部↑
皇帝对燕王“大义灭亲”的举动赞不绝口, 赞得朝中官员人尽皆知,这看似是对燕王的恩宠,实际却是皇帝给燕王挖的巨坑——燕王非但不保护自己手下的人,反而一出事就拉手下出来鞭尸。
人心一失, 即使徐阁老再怎么当个合格护短的老大,燕王党也不是铁板一块了,内部已经可能有人私下跳反, 去给李阁老当眼线了。
这一点, 韩皎琢磨得出来, 李阁老就更不用说了,肯定看得贼透,非常明白皇帝为自己铺路的良苦用心。
可这老狐狸却对韩皎说:储君确立之前, 决不能撺掇端王与燕王联手。
这话表面上看来,分明是担心端王放弃争储,特意说出来恐吓韩皎。
可看老狐狸那淡定自若决胜千里的气场, 又不像是会狗急跳墙说出这种毫无根据的威胁。
所以韩皎觉得只有一种可能:李阁老其实已经看出皇帝不想立燕王,也不想立端王,只想立翎王为太子。
一旦清楚这一点,就能看出,端王只不过是燕王面前的一道屏障,也是能让燕王在势均力敌的彼此消耗中缓缓败下阵来的烟雾弹。
这场政斗即使失败了,外人都看不出硝烟,只不过能让燕王在朝中孤立无援,避免立储时出现巨大动荡。
最正统的燕王势力被瓦解后,皇帝转立谢夺为太子,朝中就不可能出现严重的抵抗,因为端王本身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李阁老要换主子,比徐阁老容易得多,加上朝中都知道端王有点“脑疾”,也就有了正当的借口,跳过这个第二储君人选,剩下的,也只有皇后最小的儿子。
可一旦失去端王这道屏障,甚至两党联手,燕王要面对的敌人便是天子本尊,那就很难不见血了。
韩皎这两个月来其实也已经想明白帝王的阴谋,但他还是决定化解谢修与谢广之间的误会。
因为韩皎认为:端王党和燕王党的斗争,并不会因谢修的意志而转变。
也就是说,就算他们哥俩和好如初,燕王也不会逼迫谢修违背李阁老的意愿放弃争储,终究还是看两党各显神通,最终由父皇定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