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630节(5 / 7)
另一方面在于李善始终保持中立的立场……至少在李渊看来,李善完全没有做其他事的动机和理由。
李世民心想,父亲希望尽量以平和而迅速的方式平定这场风波,李怀仁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自己要不要通过凌敬、苏定方与李善通个气呢?
还是算了吧,就如今的状况,多做不如少做,动不如静,万一被发现了,那就说不清楚了。
那边崔信已经一挥而就,李渊亲自取来看了遍才示意中书令杨恭仁盖印,然后继续道:“崔卿再拟诏,召太子至仁智宫觐见。”
“是。”
这并不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魏征说的一切,为太子辩解的一切,都需要太子李建成亲自赶到仁智宫这个举动来证明。
李渊看了眼魏征,继续道:“拟诏,召宁州刺史韦云起至仁智宫觐见。”
“是。”
还是信不过太子啊,这是怕太子遣韦云起附逆……魏征面无表情,外人不知道,他身为太子心腹幕僚还能不知道吗?
韦云起压根就算不上东宫一脉,不说其他的,仅仅其与裴寂之间有仇,就决定了太子不太可能接纳……反正韦云起两个兄弟都在东宫门下。
韦云起与东宫的关系,大致可以类比李道宗与秦王的关系,谁上位都行,谁上位就听谁的,我自个儿是不会掺和进去的,但如果是自己略为偏向的这一方上位,自然是乐见其成。
“召坊州刺史杨文干觐见……”李渊说到这顿了顿,毕竟杨文干是太子心腹,在这种关键时刻,在自己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的情况下,需要找个合适的人去召见杨文干。
在心里盘算了下,李渊看向柴绍,“三胡把齐王府的人都带走了?”
柴绍点点头,“齐王携至仁智宫共百多侍卫,数名幕僚,均昨日随军。”
“宇文韶也随军……”李渊想了会儿,“命司农少卿宇文颖传召杨文干至仁智宫觐见。”
↑返回顶部↑
李世民心想,父亲希望尽量以平和而迅速的方式平定这场风波,李怀仁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自己要不要通过凌敬、苏定方与李善通个气呢?
还是算了吧,就如今的状况,多做不如少做,动不如静,万一被发现了,那就说不清楚了。
那边崔信已经一挥而就,李渊亲自取来看了遍才示意中书令杨恭仁盖印,然后继续道:“崔卿再拟诏,召太子至仁智宫觐见。”
“是。”
这并不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魏征说的一切,为太子辩解的一切,都需要太子李建成亲自赶到仁智宫这个举动来证明。
李渊看了眼魏征,继续道:“拟诏,召宁州刺史韦云起至仁智宫觐见。”
“是。”
还是信不过太子啊,这是怕太子遣韦云起附逆……魏征面无表情,外人不知道,他身为太子心腹幕僚还能不知道吗?
韦云起压根就算不上东宫一脉,不说其他的,仅仅其与裴寂之间有仇,就决定了太子不太可能接纳……反正韦云起两个兄弟都在东宫门下。
韦云起与东宫的关系,大致可以类比李道宗与秦王的关系,谁上位都行,谁上位就听谁的,我自个儿是不会掺和进去的,但如果是自己略为偏向的这一方上位,自然是乐见其成。
“召坊州刺史杨文干觐见……”李渊说到这顿了顿,毕竟杨文干是太子心腹,在这种关键时刻,在自己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的情况下,需要找个合适的人去召见杨文干。
在心里盘算了下,李渊看向柴绍,“三胡把齐王府的人都带走了?”
柴绍点点头,“齐王携至仁智宫共百多侍卫,数名幕僚,均昨日随军。”
“宇文韶也随军……”李渊想了会儿,“命司农少卿宇文颖传召杨文干至仁智宫觐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