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626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桥公山不去,那自己也没必要向太子举告了……尔朱焕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才会选了这个方案。

  但现在桥公山居然在没有等到自己的情况下依旧启程了,尔朱焕额头泌出汗珠,他隐隐察觉到,桥公山的身份可能有问题。

  来来回回踱步良久,尔朱焕抬头看了看日头,既然桥公山已经启程了,那自己也只能按照外甥的计划进行下去了。

  李善的计划是,如果桥公山启程,那尔朱焕就要向东宫首告……但是,不能立即去首告。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立即去首告,那等于是说自己一直盯着桥公山,不然不会这么快……你能来举告,那不知道去拦着桥公山?

  要知道向杨文干运送军械这件事,尔朱焕本人才是主事者。

  另一方面,李善考虑的是,如果很快向太子举告,那东宫肯定会派遣人去拦截桥公山……一百多里的路,毕竟有马车,速度不会太快,应该会在第二天才能进入坊州,东宫拦截的可能性很高。

  这样一来,杨文干那边如何不好说,仁智宫那边如何也不好说,但尔朱焕本人……却是彻彻底底的叛变了秦王。

  李善推测,封伦的计划应该是一环扣着一环的,如果桥公山没有去坊州或者仁智宫,那就不会发动……如果不发动,不管李元吉那边如何,封伦本人就不会被卷进去,那尔朱焕就惨了。

  只会被认为背叛秦王……不管封伦是怎么向秦王解释的,但尔朱焕不听号令,举告桥公山,这是事实。

  所以,尔朱焕需要将举告的时间点往后推,推到一定的地步,至少要保证太子知晓后,来不及派人将桥公山一行拦截在京兆内。

  在等待的同时,尔朱焕在心里想,不管是尔朱一族还是申国公一族,都擅军略之道,这点上外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在谋略心计这方面,李怀仁完全不类父母两族。

  事实上,这个计划也耗费了李善大量的脑细胞……在保证尔朱焕安全的同时,还要保住仁智宫不出大的变故,同时还要尽量将封伦这个幕后主谋给揪出来大白于天下。

  步骤、时间点、细节、路程,这些都需要精密的安排,李善觉得,这是自己穿越而来历次事件中操作难度最高的一次尝试。

  在等待中,七月十三日的太阳缓缓西下,黄昏时分的余晖洒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古城中,李善在等着消息,封伦也在等着消息,甚至还没有下衙的裴世矩也在等着消息,虽然他并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消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