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534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选了玉华山。”李元吉笑着回道:“去岁父亲拜祭黄帝陵回程时候路过,此地林木葱郁、流水蜿蜒、千峰翠色,而且三面为山,一面临湖,风光颇佳。”

  李渊对关中也熟悉的很,想了想才问:“好像距离黄帝陵不远?”

  “五十余里,位于坊州宜君县。”李元吉又补充道:“之前问过尚书令杨公,言此地居中遏子午岭,往东扼守南北大道,距离长安百多里,最宜营建行宫,兼自然之趣。”

  第九百二十五章 平阳(中)

  听到李元吉这样的回答,李渊笑着点点头,心想三胡也学乖了,没有去问大郎、二郎,也没有去问封伦、裴寂、裴世钜,而是去问了杨恭仁这个彻头彻尾的中立人物。

  如今众多宰辅的立场,因为朝局的变化已经渐渐分化开来,裴寂、裴世钜是不能回头了,前者是因为长期依附东宫,后者自然是因为李善。

  其他几位,封伦现在还兼任天策府司马呢,而陈叔达渐渐向秦王靠拢,萧瑀与秦王一度闹得不太愉快但毕竟有些香火情,也就中书令杨恭仁是真正的中立派。

  “父亲,孩儿愿主持修建行宫。”李元吉小心翼翼的试探。

  李渊琢磨了下,“无需大动土木,略略修建,以你为主,让将作少监何稠、坊州刺史佐之。”

  没办法啊,明年夏天肯定还是要外出避暑的,其实隋唐历任皇帝,基本上夏季都不在长安渡过,隋文帝杨坚死都死在仁寿宫,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别说夏季了,冬季都不在长安,一年能有两三个月在长安就不错了。

  但仁寿宫,李渊是绝对不会再去了,所以才会另选址建立行宫。

  李元吉压抑内心深处的兴奋,“还请父亲赐名。”

  李渊沉吟片刻,“仁智宫。”

  这时候,有宫人传禀,“陛下,平阳公主到了。”

  李渊直起身子,皱起眉头,看向走来的女儿,“平阳,不在家中修养,入宫作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