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435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善瞄了眼李道玄,小声说:“反正小弟是不愿意掺和的……弃代州总管回朝就是为了养伤,外面是好了,但内伤未愈啊。”

  “呸!”李道玄啐了口,远远眺望朱雀门,嘴里小声说:“昨日去了承乾殿,不过二兄似乎另有他意。”

  当然另有他意思,李世民作势举荐,实际上就等着东宫摔个大跟头呢……李善一边心里吐槽,一边说:“道玄兄还是别掺和的好,去年在河东,你与襄邑王也有点……”

  去年李善在马邑突遭突厥,要不是提前让李道玄守御雁门关,八成李神符那厮就要出幺蛾子了……两人一度闹得挺大,最后李神符悻悻的回了太原。

  这时候,朱雀门开,在御史的高声传报中,武德七年最后一次朝会拉开了序幕……与平时的朝会相比,程序更为繁琐,规模更加宏大,但在李善看来,完全是在作秀。

  后世总是将皇帝上不上朝作为是否勤勉的标志,但实际上,朝会是所有环节中性价比最低的一种,唐初处理政事,自有三省,若要群议,要么是在两仪殿,要么是在临湖殿……再到贞观年间,李世民还弄出了个政事堂。

  按部就班的入门、等候、上殿、再等候一系列程序后,李善面无表情,实际上早就神游物外了……琢磨的还是灵州道行军总管这件事。

  淮阳王李道玄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因为李世民已有决策,另一方面李道玄与李神符去年有些过节。

  同样的道理,李善也不可能……李神符被赶到灵州去,其他人心里未必有数,但他本人是知道的,很大程度是因为李善……虽然并不是李善把他赶走的。

  不说这些,仅仅是因为刘世让,李神符对李善都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感……刘世让此番大败突厥,进爵宜阳郡公,李神符气的牙根痒痒。

  赵郡王李孝恭更不可能了,虽然后来被证明是诬告谋反,但曾经手握大权,控制除了陕东道大行台之外,黄河以南区域的李孝恭如今只是个宗正卿,一旦放出去,一个不好心存怨意,真的谋反……这个锅谁都背不起。

  李善在脑海中逐一排除,赵郡王不行,淮阳王不行,自己也不行,如今的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还是不行!

  其实李道宗是最合适的……因为如今代州已兴,雁门已固,又有名将代国公李靖镇守,河东军事部署其实已经逐渐北移,李道宗在并州无用武之地。

  但之前李道宗任灵州总管,李渊让其与李神符互掉……如今一转头,李道宗杀个回马枪,骑在李神符的脸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合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