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256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更何况,无论如何,李高迁毕竟兵败塞外,葬送大军,甚至是弃军先逃……再难身登高位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阴差阳错(下)

  难道之前朝中骚动,请议李高迁之罪……不是二郎在背后指使,李渊半信半疑,他没有开口,而是看向了太子。

  深深看了眼李世民,李建成保持镇定,缓缓道:“刘世让弹劾李高迁弃军先逃,使万余大军葬身塞外,但襄邑王叔、代县令李怀仁均未提及,二弟所言极是,理应详查。”

  稍远的裴世矩竖着耳朵,听到这儿,眼角跳了跳……太子说李神符、李善并没有提起李高迁弃军先逃。

  但凡奏折,必过门下省,自己身为侍中,见过李神符的几份奏折,但并没有见过李善的奏折……另一位侍中江国公陈叔达虽然和李善关系亲近,但没有道理瞒过自己这个李善的举荐人。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李善私下信件直抵御案……裴世矩立即联想到了平阳公主这条线。

  裴世矩在想这些乱七八糟的,那边李建成还在源源不断的为李高迁开脱,时不时瞥一眼李世民。

  半响后,李建成闭上了嘴,李世民才慢悠悠的开口,“太子所言有理。”

  “二郎细细说来。”

  “此战之败,首在刘世让轻敌,虽李怀仁报信,但仍然轻易遣派李高迁率军出塞援马邑。”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说:“若非李怀仁夜奔雁门关,只怕突厥已破关而入。”

  李建成补充道:“突厥抵雁门关,刘世让仍在崞县,直到第二日午后才来援。”

  啧啧,刘世让真是能得罪人啊,满朝上下就没人替他说一句好话,这样的人曾经担任并州总管,那也实在是罕见。

  不过殿内诸位宰辅脸色古怪不是因为刘世让,而是因为李建成、李世民这对同胞兄弟的一唱一答,配合的好默契,将锅死死扣在了刘世让的头上。

  难得出现这种场面,李渊神情有些恍惚,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是他最期盼看到的,但却不敢相信,他狐疑的看看长子,再看看次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