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229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召李善赴马邑诊治伤卒,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李善这个人的背景……刘世让吃不准,虽然猜测其得圣人看重,但终究只是个少年县令。

  不过,等李高迁不顾体面的冷嘲热讽后,刘世让觉得自己可能押对了宝。

  遣派部将继续追击后,刘世让和高满政都回了马邑,后者好言相劝,李高迁虽然不爽,但也不愿意就此回雁门,而是一同去了马邑。

  这次被刘世让当做诱饵,险些被突厥破阵,现在到论功的时候了,李高迁自然不肯就此离去。

  一场大捷,报功奏折如何写,可不是刘世让一人能做主的。

  高满政虽然任朔州总管,爵封荣国公,但毕竟初初投唐,在朝中没有根基。

  刘世让虽然得圣人授意经略马邑,但终究只是代州司马兼崞县令,官职不高,又无爵位在身。

  而李高迁身为十二卫大将军,爵封江夏郡公,圣人早年近臣,又是东宫嫡系……在马邑没什么分量,但在朝中却很有分量。

  第三百四十六章 马邑

  天空碧蓝如洗,茫茫大漠中,一支近百人的骑兵小队正向东疾驰而去,经过两年多的练习,这种的行军速度,李善已经能够适应。

  偶尔向两侧张望,几乎看不到人烟,只有废弃的田地,一片废墟的村落,李善在心里想,难怪突厥必要经由马邑借道而攻代州,朔州并没有资源供给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突厥大军。

  换句话说,如果唐军能牢牢卡住马邑这个点,就能将战线推进到朔州一线,河东道就不会时时刻刻处于突厥大军的马蹄弯刀的威胁中了。

  打前阵的贺娄兴舒用少年人特有的尖锐音调高声呼和,一旁的杜晓提醒李善,“李郎君,先歇息片刻再赶路,今日能抵马邑。”

  现在已经用不着别人带马了,李善有节奏的拉着缰绳,放缓马速,翻身下了马,拍了拍两条发僵的腿,“江夏郡公应该是去了马邑吧?”

  杜晓取下水囊递过来,“理应是去了马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