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55节(3 / 7)
陕东道以卫州、相州、魏州为跳板,秦王一脉渐渐将势力范围拓展到了河北道。
这就是齐王李元吉顿足不前的原因,对此,陕东道大行台的官员自然是心里有数。
洛阳城内。
因事务繁杂而劳累过度屈突通两鬓花白,眉头紧锁,他虽是前隋重将,但降唐之后颇受重用,几次大战都是李世民的副手,洛阳大战后他奉命留守洛阳,后以右仆射之名执掌陕东道。
“回来了。”屈突通看见于志宁进门,笑着招呼了声,“齐王依旧不动?”
“那是自然。”一旁的韩良用嘲讽的口吻说:“河北道尚未全数沦陷,齐王何以发兵?”
这显然是在说河北道还没沦陷的那几个州府……都是秦王一脉。
于志宁看似温文儒雅,实则很是尖酸刻薄,“若是河北道全数沦陷,齐王当据关而守。”
屈突通忍不住笑了笑,这是很可能发生的事,若是河北全境沦陷,齐王绝对不敢出兵,又不能灰溜溜回关中,那只能据关而守……守着虎牢关。
茶童奉茶上来,三人分席而坐,随口聊起这些时日各事。
陕东道依制设尚书令一人,是李世民兼任,仆射一人,即屈突通。
年初吏部尚书殷开山病逝,导致东宫突然向陕东道发难,将郑守义塞进了陕东道任吏部尚书,又试图升任尚书左丞。
为此,李世民先将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的于志宁送去了陕东道,本职是度支郎中,却兼任尚书右丞。
不久前,突厥罢兵言和,李世民立即将麾下心腹幕僚韩良送到了陕东道,任户部尚书兼尚书右丞。
屈突通、韩良、于志宁都是李世民的绝对铁杆,也是李世民在地方上的最重要棋子,三人都是秦王府出身,私交本就不错,如今共襄大业,更是精诚合作。
↑返回顶部↑
这就是齐王李元吉顿足不前的原因,对此,陕东道大行台的官员自然是心里有数。
洛阳城内。
因事务繁杂而劳累过度屈突通两鬓花白,眉头紧锁,他虽是前隋重将,但降唐之后颇受重用,几次大战都是李世民的副手,洛阳大战后他奉命留守洛阳,后以右仆射之名执掌陕东道。
“回来了。”屈突通看见于志宁进门,笑着招呼了声,“齐王依旧不动?”
“那是自然。”一旁的韩良用嘲讽的口吻说:“河北道尚未全数沦陷,齐王何以发兵?”
这显然是在说河北道还没沦陷的那几个州府……都是秦王一脉。
于志宁看似温文儒雅,实则很是尖酸刻薄,“若是河北道全数沦陷,齐王当据关而守。”
屈突通忍不住笑了笑,这是很可能发生的事,若是河北全境沦陷,齐王绝对不敢出兵,又不能灰溜溜回关中,那只能据关而守……守着虎牢关。
茶童奉茶上来,三人分席而坐,随口聊起这些时日各事。
陕东道依制设尚书令一人,是李世民兼任,仆射一人,即屈突通。
年初吏部尚书殷开山病逝,导致东宫突然向陕东道发难,将郑守义塞进了陕东道任吏部尚书,又试图升任尚书左丞。
为此,李世民先将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的于志宁送去了陕东道,本职是度支郎中,却兼任尚书右丞。
不久前,突厥罢兵言和,李世民立即将麾下心腹幕僚韩良送到了陕东道,任户部尚书兼尚书右丞。
屈突通、韩良、于志宁都是李世民的绝对铁杆,也是李世民在地方上的最重要棋子,三人都是秦王府出身,私交本就不错,如今共襄大业,更是精诚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