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2 / 3)
当然,威廉此时也已明白,如想守住新德里,所有人必须摒弃一切成见,众志成城,否则,何谈守城,恐怕只能出城投降了,于是,他也收起心中的那一份私心,准备与蒙哥马利一世等人协起手来,一起共同应对太平军的威胁。
而蒙哥马利一世与辛格等几人也同样明白这个理,他们也将内部的一切恩恩怨怨都置之于外,准备团结一致对外。
而这个结果的出现,说起来还有真有点意思,太平军还没有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怀心思,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而太平军来了之后,反到是让众人觉得没有退路,从而不自觉地走到了一起,换句话说,太平军到是成了摒弃成见,将威廉等人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粘合剂,有点意思。
第六百三十章 坚守的信念
虽然决定了要誓死守住新德里,但具体到如何进行这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新德里保卫战,威廉心中仍然没底。≧,
太平军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从他们扫荡新德里周边的外围工事就可见一般。
新德里虽然有重兵把守,但外围防线已破,基本已算是一座空城,即使是老虎,一旦它失去了尖牙利齿,那还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呢。
但是,事已至此,威廉必须守,即使明知不可为,但也必须为之,至少,他们必须守到援军的到来。
于是,英印联军准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而在英印联军积极准备的同时,太平军对新德里的包围也已告完成,同时,他们做好了攻击准备,只要黄旭一声令下,围城的太平军便可如猛虎下山一般对新德里发起最后的攻击。
而对新德里,太平军大军现在是呈三面包围的态势,除了东西两路大军分别从两个方向上实施包围之外,为保险起见,黄旭坐不住了,他从阿萨姆关方面亲自率军赶来会师,而他新率的大军也已抵达了前线,与其它两路大军完成了对新德里的三面合围。
但为什么不是四面合围呢。
原来,这与新德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新德里背靠的是印度洋,而印度洋面积广阔,如想从海上封锁这一条路线,凭借太平军无敌舰队的实力,恐怕很难做到对如此大面积海域的封锁,所以,太平军能做的就是对新德里实现三面包围,然后令无敌舰队伺机而动,尽可能的封锁重要的航道。
而黄旭在到达前线之后。便立即研究部署对新德里的进攻。
↑返回顶部↑
而蒙哥马利一世与辛格等几人也同样明白这个理,他们也将内部的一切恩恩怨怨都置之于外,准备团结一致对外。
而这个结果的出现,说起来还有真有点意思,太平军还没有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怀心思,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而太平军来了之后,反到是让众人觉得没有退路,从而不自觉地走到了一起,换句话说,太平军到是成了摒弃成见,将威廉等人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粘合剂,有点意思。
第六百三十章 坚守的信念
虽然决定了要誓死守住新德里,但具体到如何进行这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新德里保卫战,威廉心中仍然没底。≧,
太平军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从他们扫荡新德里周边的外围工事就可见一般。
新德里虽然有重兵把守,但外围防线已破,基本已算是一座空城,即使是老虎,一旦它失去了尖牙利齿,那还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呢。
但是,事已至此,威廉必须守,即使明知不可为,但也必须为之,至少,他们必须守到援军的到来。
于是,英印联军准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而在英印联军积极准备的同时,太平军对新德里的包围也已告完成,同时,他们做好了攻击准备,只要黄旭一声令下,围城的太平军便可如猛虎下山一般对新德里发起最后的攻击。
而对新德里,太平军大军现在是呈三面包围的态势,除了东西两路大军分别从两个方向上实施包围之外,为保险起见,黄旭坐不住了,他从阿萨姆关方面亲自率军赶来会师,而他新率的大军也已抵达了前线,与其它两路大军完成了对新德里的三面合围。
但为什么不是四面合围呢。
原来,这与新德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新德里背靠的是印度洋,而印度洋面积广阔,如想从海上封锁这一条路线,凭借太平军无敌舰队的实力,恐怕很难做到对如此大面积海域的封锁,所以,太平军能做的就是对新德里实现三面包围,然后令无敌舰队伺机而动,尽可能的封锁重要的航道。
而黄旭在到达前线之后。便立即研究部署对新德里的进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