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2 / 2)
唐尧道:“真是‘国有一老,好比一宝’,皋辅已辅佐神州三朝帝王,深知朝廷与黎民所求,晚辈愿闻皋辅赐教。”
唐尧一番忽悠,皋陶像吃了蜂蜜一样,心里甜滋滋地,笑哈哈地说道:“首辅如此谦和,皋陶就倚老卖老一回吧,本辅以为,禹王与三辅以一百字为宜,十卿六十即可,不知禹王和首辅以为可否?”
禹王看了一下唐尧,唐尧微微点头。
禹王道:“准皋辅所奏,百日内,本王与三辅十卿所造之字,在禹王殿汇集,不知首辅所奏第二条是什么?”
唐尧道:“如今华夏国南北东西迢迢数千里,各地天象、物象各不相同,各产物品不同,为此,就有了物品的互换流通,早期的以物换物,受地域之限,以当今华夏国之情,这种方式已是不公、不平、不方便。神州自黄帝起,以蚌为币,且不说蚌越来越少,携带也不方便。臣以为,货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朝廷掌握天下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应以华夏国朝廷为主,制作一种特殊的、方便携带的币种,便于货物交易流通。”
禹王问皋陶:“皋辅以为如何?”
皋陶答道:“皋陶几十年为臣,也没想到如此妙方,首辅大才,老臣拜服。”
唐尧向皋陶深施一礼,也没说什么。
接着又向禹王奏道:“臣所奏第三条也是一通,只是与前两条音同字不同,第三通是通信路。华夏国开国四年,九州与所属各邑,路路相通,为确保王命与下情快速通达,可在官道上,每八十里设一官驿,这样如有紧急要事,无论是王命下达,还是下情上奏,都可在官驿换马,可方便快捷传递急情,方便禹王决断国是。再者,华夏国现在人员和物品流通频繁,官驿也可作为打尖歇脚之处,既方便了黎民,也可增加收入,以养官驿所需费用。”
禹王听后,没有询问任何人,直接道:“此策甚好,本王准奏,不知首辅的三策可有期限?”
唐尧道:“文字的期限,就以禹王所说的百日为限,此事以皋辅总揽,在禹王殿汇集后,皋辅组织人手编撰,并在众大臣中传授,然后向各州各邑扩散传授,使天下臣民皆识。官驿有姒辅总揽,一年内完成,禹王可下召各州各邑协助,加快进度。货币需要制样,和设计制作专用造具,并且要精算出,华夏国货币的流通数量,整个过程较艰难繁杂,此事就有我来总揽,力争年内完成。” ↑返回顶部↑
唐尧一番忽悠,皋陶像吃了蜂蜜一样,心里甜滋滋地,笑哈哈地说道:“首辅如此谦和,皋陶就倚老卖老一回吧,本辅以为,禹王与三辅以一百字为宜,十卿六十即可,不知禹王和首辅以为可否?”
禹王看了一下唐尧,唐尧微微点头。
禹王道:“准皋辅所奏,百日内,本王与三辅十卿所造之字,在禹王殿汇集,不知首辅所奏第二条是什么?”
唐尧道:“如今华夏国南北东西迢迢数千里,各地天象、物象各不相同,各产物品不同,为此,就有了物品的互换流通,早期的以物换物,受地域之限,以当今华夏国之情,这种方式已是不公、不平、不方便。神州自黄帝起,以蚌为币,且不说蚌越来越少,携带也不方便。臣以为,货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朝廷掌握天下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应以华夏国朝廷为主,制作一种特殊的、方便携带的币种,便于货物交易流通。”
禹王问皋陶:“皋辅以为如何?”
皋陶答道:“皋陶几十年为臣,也没想到如此妙方,首辅大才,老臣拜服。”
唐尧向皋陶深施一礼,也没说什么。
接着又向禹王奏道:“臣所奏第三条也是一通,只是与前两条音同字不同,第三通是通信路。华夏国开国四年,九州与所属各邑,路路相通,为确保王命与下情快速通达,可在官道上,每八十里设一官驿,这样如有紧急要事,无论是王命下达,还是下情上奏,都可在官驿换马,可方便快捷传递急情,方便禹王决断国是。再者,华夏国现在人员和物品流通频繁,官驿也可作为打尖歇脚之处,既方便了黎民,也可增加收入,以养官驿所需费用。”
禹王听后,没有询问任何人,直接道:“此策甚好,本王准奏,不知首辅的三策可有期限?”
唐尧道:“文字的期限,就以禹王所说的百日为限,此事以皋辅总揽,在禹王殿汇集后,皋辅组织人手编撰,并在众大臣中传授,然后向各州各邑扩散传授,使天下臣民皆识。官驿有姒辅总揽,一年内完成,禹王可下召各州各邑协助,加快进度。货币需要制样,和设计制作专用造具,并且要精算出,华夏国货币的流通数量,整个过程较艰难繁杂,此事就有我来总揽,力争年内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