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三天,禹王召首辅和唐贵进宫,行过礼后,禹王问唐贵:“请贵侯谈谈修往巴东道路的状况。”

  唐贵说:“禀禹王,道路正在不断地开拓中,因为是在山中修路,进展不是太快,每月能修十里左右,全部修完,估计要用三年。”

  禹王频频点头,对唐尧说:“转告姒臣,让他调九州的役工,加快修路的进度,力争两年内完成。”

  唐尧和唐贵出了宫后,唐贵说:“我现在明白了,官做得越大,担负的事就越多,普通人只看到当官的人荣耀,看不到他们付出的辛劳。”

  唐尧对他说:“我教你一个当官的秘诀,再大的事情,都不能看得太重,如果那样,用不了几年,能把你累死,你只要组织好了人力,在后面催促着就行了,这叫做举重若轻。”唐贵听后,顿悟到了很多。

  禹王赏赐了唐霸、唐贵、唐财和五大长老,每人一辆双辕马车,十匹织锦,十坛美酒。一个个乐得脸上像开了花一样。

  ☆、第一百零一章;游大都唐贵感慨

  唐贵自从拜见禹王后,方知唐尧在禹王心中的地位,也明白了,这个从唐家岭走出来的小子,早已是今日不同于往昔。今天的他,手握着华夏国军政大权,虽然看上去谦恭温和,但胸怀如海,深不可测。想到这些,唐贵感谢老爹慧眼识珠,培育了一位华夏国的栋梁,给唐家岭唐氏一族带来了振兴。

  唐尧要他和五大长老在大都多带些日子,多走走多看看。这天,管家带着他们来到城外,观看稻田,众人看到,每块稻田大小一样,整齐划一,放眼望去,整片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管家告诉他们说:“城外的稻田,当初就连禹王也没想到会成现在这样,不但供着大都上万人的吃饭,每年都结余很多,最奇巧的是,稻田不但产粮,如遇到暴乱,这些稻田就是一道阻碍暴徒的天然屏障。”

  唐贵站在那里想了想,恍然大悟地说:“尧儿的心思太深奥了,这样的神思,真是非人所想。”回过头来对唐霸说:“你小子上辈子修的什么福,生了这么一个聪慧的好儿子。”

  大长老说:“这孩子生下来时,要不是你爹,早就被这小子丢到山里喂狼了,到了五岁时,他大婆子又调唆他,差一点将孩子打死,又是你爹将孩子救了下来,并叫来我们五个作证,领养了这孩子,现在这孩子这么仁孝,还不是老族长培养得方。合该这孩子福大命大,机缘巧合,拜了老神仙为师,学了一身的本事,我看就连重明祖爷那样的神灵也挺佩服他的。”

  一行人,观看了稻田又观看了铜坊、织坊,看到唐尧这么多产业,而且个个红红火火,造出的东西,都是世所罕见地上乘物品,在场的人都羡慕的了不得,连唐霸都感到震惊。

  下午回到府中,唐尧笑着问:“各位前辈,观看以后有何感想?说来听听,你们的见解亊关唐家岭的发展大计,我留你们在大都多走多看,目的就是开拓你们的思路,平时人们常说出路,也可理解为出去才有路。你们难得来大都一次,除了游玩,大都的建筑,商贸、农桑、工坊都是华夏国最先进的,你们可先好好想想,等想好了再说。”

  众人沉默了一会,唐贵先开口说道:“我觉得唐家岭虽小,也应各行名业都要有,今后才能有发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