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重明对唐尧说:“你既然相信天意,就别想这么多了,一切顺应天意吧,你有唉声叹气的功夫,还不如给我老人家泡壶茶喝。”
唐尧泡好茶后,祖孙俩边喝边聊。重明说:“不知为什么,我看见唐兴就烦,他倒是对我很尊敬的,我就是从心里不爱搭理他。”
唐尧问:“唐兴人挺好的,怎么得罪你老人家了,见了他就烦?”
重明说:“我见了他就想起他爷爷那个不成器的东西,要不是他爷爷那么不成器,尧帝怎么能把江山拱手让给别人呢。我曾发誓,再也不和唐家人来往,要不是遇到你,我不会违背自己的誓言,再和唐家人打交道。当初以唐兴他爷爷为首的那辈唐家人,没一个有出息的,我都替尧帝着急,气得我落下个头疼的病根,在西昆仑静修了一百多年,才刚刚见好。”
唐尧说:“怪不得我出见你时,一听我姓唐,对我横鼻子竖眼,我还以为是你败在我的手下,心里不服气呢,原来还是这么回事,这就怪你老人家气量太窄了,你这就快成神了,应该大度一点。”
重明说:“成神了我就该什么事都人吗,你祖爷我就这种脾气,成什么我也改不了。”
这天,禹王和众臣走上了崇南大道,禹王坐在马车里,忽然觉着马车一点也不颠簸了,车外的大臣,一个个大呼小叫,禹王掀起车帘向外一看,就见一条笔直的大道,可并驶四辆马车,路面呈龟背形,是用一种红土和细沙粒混合而碾成的,路面平整而光滑,别说是马车,就是马走在上面也很舒服。
大路的两边,各种五行高矮不同的树,树的外面有一条水沟,看来无论下多大的雨,路面上的水,先流到树丛中,然后再流进水沟里,路面上不会存一点水。禹王让侍臣叫来了王府总管姒臣,姒臣在新王城偷偷地待了一年多。
禹王问姒臣:“这条路是谁设计的这么新奇,路面这么舒服宽敞?”
姒臣道:“这条路是唐尧设计,并在开始时亲自督修,唐尧曾对修路的头领说,以后华夏国,州与州,邑与邑之间的官道都要修成这样。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臣下现在还记忆犹新。”
禹王问:“是什么话,让你如此上心。”
稟禹王:“唐尧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交通,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 这句话一年来臣下细细一想,还真大有深意。
禹王听后陷入了深思,走了一段,禹王令全部都停下来。他站在马车上,大声对众臣和诸侯说:“你们看到这条路了吗,今后我们华夏国,州与州,邑与邑之间,都要修成这样的路,本王不限制你们时间,只希望你们不停的修,不断的修,直到全华夏国连通为止。”
众臣和众诸侯齐声应诺:“请禹王放心,我们回去后,就开始修路,修好后,拜迎禹王前去巡查。”
禹王点了点头,道:“有你们的应诺,我就放心了,到时候,谁修的路好,谁修的路多,都要记在功劳簿上。”
↑返回顶部↑
唐尧泡好茶后,祖孙俩边喝边聊。重明说:“不知为什么,我看见唐兴就烦,他倒是对我很尊敬的,我就是从心里不爱搭理他。”
唐尧问:“唐兴人挺好的,怎么得罪你老人家了,见了他就烦?”
重明说:“我见了他就想起他爷爷那个不成器的东西,要不是他爷爷那么不成器,尧帝怎么能把江山拱手让给别人呢。我曾发誓,再也不和唐家人来往,要不是遇到你,我不会违背自己的誓言,再和唐家人打交道。当初以唐兴他爷爷为首的那辈唐家人,没一个有出息的,我都替尧帝着急,气得我落下个头疼的病根,在西昆仑静修了一百多年,才刚刚见好。”
唐尧说:“怪不得我出见你时,一听我姓唐,对我横鼻子竖眼,我还以为是你败在我的手下,心里不服气呢,原来还是这么回事,这就怪你老人家气量太窄了,你这就快成神了,应该大度一点。”
重明说:“成神了我就该什么事都人吗,你祖爷我就这种脾气,成什么我也改不了。”
这天,禹王和众臣走上了崇南大道,禹王坐在马车里,忽然觉着马车一点也不颠簸了,车外的大臣,一个个大呼小叫,禹王掀起车帘向外一看,就见一条笔直的大道,可并驶四辆马车,路面呈龟背形,是用一种红土和细沙粒混合而碾成的,路面平整而光滑,别说是马车,就是马走在上面也很舒服。
大路的两边,各种五行高矮不同的树,树的外面有一条水沟,看来无论下多大的雨,路面上的水,先流到树丛中,然后再流进水沟里,路面上不会存一点水。禹王让侍臣叫来了王府总管姒臣,姒臣在新王城偷偷地待了一年多。
禹王问姒臣:“这条路是谁设计的这么新奇,路面这么舒服宽敞?”
姒臣道:“这条路是唐尧设计,并在开始时亲自督修,唐尧曾对修路的头领说,以后华夏国,州与州,邑与邑之间的官道都要修成这样。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臣下现在还记忆犹新。”
禹王问:“是什么话,让你如此上心。”
稟禹王:“唐尧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交通,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 这句话一年来臣下细细一想,还真大有深意。
禹王听后陷入了深思,走了一段,禹王令全部都停下来。他站在马车上,大声对众臣和诸侯说:“你们看到这条路了吗,今后我们华夏国,州与州,邑与邑之间,都要修成这样的路,本王不限制你们时间,只希望你们不停的修,不断的修,直到全华夏国连通为止。”
众臣和众诸侯齐声应诺:“请禹王放心,我们回去后,就开始修路,修好后,拜迎禹王前去巡查。”
禹王点了点头,道:“有你们的应诺,我就放心了,到时候,谁修的路好,谁修的路多,都要记在功劳簿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