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快速来到峰顶,跪在地上,向上天祈祷,求上天保大夏,风调雨顺,民富国强,君安臣良。

  祈祷完后,禹王遥望远方,决定明天带领天下诸侯,祭拜天地,正式承接王位,即可迁往新都,心意已决后,禹王感到浑身轻松,与两个侍臣飞步下山。两个侍臣在后面紧赶慢赶,竟然没有年逾八旬的禹王走得快。

  ☆、第七十五章;天下诸侯拜禹王

  第二天上午,天下诸侯和舜帝的一些旧臣,一起向禹王台走来,由于来的人太多,只能席地而坐。侍臣将禹王的座椅放在排头的中间,背靠茅山的主峰,面朝南面的沃野。

  禹王道:“本王谢过各州.邑的诸侯,前来看望本王,各位的美意,本王心领了,只是舜帝丧期刚满,本王若在此时承接大位,内心甚感诚惶诚恐,愧对舜帝的禅位之恩。”

  这时,舜帝的重臣皋陶站起身来道:“禹王此言差矣,舜帝因禹王仁德宽厚,谦恭温和,宽人律己,不惧艰辛,几十年治理洪水,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伟绩,神州天下早已万众归心,因而襌位禹王。我是老臣,也是见证人,舜帝禅位后,禹王谦恭,避位于阳城近二十年,舜帝归天。禹王又将大位让与商均,商均无德无才,不自量力,擅接大位,造成天下君臣和天下诸侯离心,禹王若再推托,天下恐生大乱。难道禹王忍心看到天下的黎民,刚脱天灾,又坠人祸吗?” 皋陶说道这里 ,竟老泪纵横。

  梁洲侯这时也站了起来,道:“禹王仁德,早已布满天下,天下诸侯,心悦诚服,梁洲的黎民,若没有禹王的治水之功,只怕此时还处在水灾之中,民不聊生。禹王二十年前就已承接大位 ,受命于天,我梁洲的臣民,愿拜于禹王治下,奉行王命,愿禹王早行天命,使天下臣民安心,造福黎民。”

  说完,双手捧着一个锦盒,恭敬地奉到禹王面前道:“此物非人力之为,是应运而生的天赐宝物,臣在昆仑山幸遇,神灵嘱托我华夏开国时献给禹王,唐尧可以为本侯作证。”

  禹王一听唐尧可以作证,毫不犹豫地让侍臣打开锦盒,只见一尊通体翠绿的宝物,上面有一条活灵活现的玉龙,宝物的四周,刻有祥云,禹王拿起此宝一看,见宝物上刻有四个字,字体苍劲有力,自己也不认得。

  禹王问道:“此字体本王从未见过,姜侯可识否?”

  姜侯道:“禀禹王,臣初始也不识得,去年十二月,唐公子路过梁洲,臣有幸与他相聚,拿出此宝让他鉴别,唐公子一见大惊,对臣说;此物乃天赐之宝,名曰——玉玺,是帝王之物。上面的四个字为上天之体,名曰——禹王至宝,四个字。唐公子要臣下务必保管好,有朝一日献于禹王。”

  禹王一听大喜,拿着玉玺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梁州候暗想,唐公子,真神人也,他竞料定,此宝禹王一定喜欢。

  雍州侯没想到让梁洲侯抢了先,赶紧站起来对禹王道:“天下黎民早已盼禹王早承天命,犹如大旱盼甘霖。雍州虽地处偏远,愿禹王早定大夏国,天下一统,雍州臣民,愿遵禹王之命,唯听从禹王调遣,禹王一声令下,雍州臣民,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说完后,也双手捧着一个锦盒,奉到禹王面前道:“此物是西昆仑的雪莲花,相传时逢盛世才会盛开,被昆仑山圣主白泽视为镇山之宝,除非天上上仙,任谁都不能取得。臣下求了白泽百日,圣主才给了我两朵,并叮嘱我说;此花是为即将到来的华夏国禹王而开,要我务必在禹王承接天命时,献于禹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