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1 / 1)
当初,张士贵与张宝相决定以逸待劳、守株待兔,不主动与突厥骑兵正面冲突,这是他们两人多次与突厥大军交锋后得到的结果。若是正面冲锋,唐军士兵根本就无法突厥骑兵相抗衡。然而,此次作战的军事却是袁天罡,他直接授予颉利可汗进攻城门的方式,传授了突厥士兵一些方法。
突厥士兵在袁天罡的教导下,他们没有像以往的攻击一样,硬着头皮横冲直撞的,而是队伍整齐的攻击着一点,有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借用竹梯子攀爬城墙,还有一些人取来粗大的树干对着城门攻击。张士贵看见突厥士兵战斗的方式变了,更加像是唐军战斗的方式,微微一愣后,急忙命士兵投掷石头、射箭,仍然无法阻挡。无奈之下,张士贵只能现在与突厥大军正面交锋,略微占据着上风,但是死伤在所难免,却不想突厥步兵的实力也提高了不少,造成了唐军战死一万人,受伤了五千人,看似占据上风实际上唐军是败了。
天色已晚,双方大军全部都撤离了战场上,颉利可汗看着雅尔金与阿史那杜尔取得的战绩,没有丝毫的责怪,反而予以褒奖,并且继续任命他们两人为先锋大将,使得他们两人受宠若惊,不明白颉利可汗是什么意思。
毕竟,颉利可汗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而且刚愎自用,甚少听从别人的意见,他们都诧异地看着颉利可汗,仿佛这一切都是在梦中一样,如梦似幻。作为突厥大军的国师袁天罡微微一笑,他知道颉利可汗大局观实在是宽广,此时不应责罚雅尔金与阿史那杜尔。
若是雅尔金与阿史那杜尔受到颉利可汗的责罚,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换将,军心不稳。颉利可汗身为******的大汗,在突厥国内耀武扬威,生杀大权只在他一语之间。不过,颉利可汗也知道突厥大军与唐军开战,最需要的就是将领,正当用人之际,决不可失去人心,否则此战必败。
突厥大军战斗方式的改变,也是袁天罡传授于颉利可汗,使得突厥大军战斗力增强了许多。袁天罡根据突厥将士的特点,制定出了适合他们的训练方式。突厥士兵基本没有踏足中原,也没有见识到唐军将领的兵法,只是依仗着天生蛮力,视死如归的劲头去杀敌,骑兵重甲披在身上,一般刀剑无法割开重甲,袁天罡就命他们先行冲锋,大乱敌人的阵势,然后再命步兵冲锋陷阵,最大程度的开发突厥骑兵的潜力,使得骑兵毫无畏惧盾牌的防御,横冲直闯的。
张士贵身为嘉峪关的将领,他只能与张宝相商量该如何面对突厥大军如同潮水般的攻势,最后他们都一致的同意只能据城以守,决不能再次冲锋陷阵,与突厥大军正面交锋。于是,突厥大军无论怎么做,他们两人始终不出城迎战,采取防守的方式,等待着大唐援军的到达,只不过突厥大军人数众多,战斗力非凡,且拥有袁天罡这个军师,使得嘉峪关守将士兵死伤大半,时局已经变得明朗了许多,颉利可汗望着节节败退的嘉峪关守将,他笑了,地头喃喃道:“嘉峪关,今日终于成为朕的囊中之物!”
☆、第268章 援军抵达
经过数日的大战,唐军兵力不断的削弱,突厥大军的将士死亡后,又有人继续顶替那人,如此轮换使得唐军寡不敌众。纵然战斗力旗鼓相当,人数整整差了二十多万,无法弥补。接连数日的大战消耗,对于唐军来说却是致命之伤,突厥大军后续大军陆续接上,采取车轮战术,使得唐军仅剩余万余人。若是再这样下去的话,唐军必定被突厥大军消灭,全部战死,不仅仅战死就连嘉峪关都要拱手让人。
张宝相想到此处,唉声叹气一声,愤怒道:“本将就算是战死也不会投降于突厥,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张士贵愁眉苦脸地苦笑一声,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的发展下去。他们之前与突厥大军交锋上百次,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憋屈。他们据城抗敌,没有采取主动攻击仍然死去大半,兵力锐减,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事,大唐援军迟迟未到,若是继续抵抗的话,突厥必定攻破嘉峪关,到时候他们两人就是历史罪人,大唐的天下将会遭受到突厥士兵的洗劫,他们两人宁愿死,也不会留下如此的骂名。
身为将领,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无数,无论是张士贵,又或是张宝相,他们都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既然身为将军,戎马一生,战死沙场是他们人生最好的结局。但是,这样长时间据守在嘉峪关依然挽回不了唐军颓败之势,他们心中憋屈着怒火,无处可发。
张士贵望着笑脸盈盈的雅尔金的嘴脸,恨不得亲手斩杀他,他愤怒地低声道:“大哥,突厥兵力远甚于我等。长时间的等待,不仅仅没有丝毫的效果,居然还造成兄弟们惨死,实在是太窝火了。我等身为战士,理应抛头颅洒热血,不是龟缩在城池中,眼睁睁地看着突厥大军攻占嘉峪关,硬拼是死,守城也是死,横竖都是个死,干脆我们兄弟两人率领余下的兄弟们,一起开城门,杀出去,就算是死,我等也可以拉个垫背的,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张宝相赞同地点点头,声如洪钟地回道:“贤弟说的是,我等身为大唐将领,李将军赶回京师时,将军中的职位交予我两人。没想到我等还未等到李将军回来,边关的守将已经损失过半,仅剩万余人,我等已无面目面对江东父老乡亲。” ↑返回顶部↑
突厥士兵在袁天罡的教导下,他们没有像以往的攻击一样,硬着头皮横冲直撞的,而是队伍整齐的攻击着一点,有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借用竹梯子攀爬城墙,还有一些人取来粗大的树干对着城门攻击。张士贵看见突厥士兵战斗的方式变了,更加像是唐军战斗的方式,微微一愣后,急忙命士兵投掷石头、射箭,仍然无法阻挡。无奈之下,张士贵只能现在与突厥大军正面交锋,略微占据着上风,但是死伤在所难免,却不想突厥步兵的实力也提高了不少,造成了唐军战死一万人,受伤了五千人,看似占据上风实际上唐军是败了。
天色已晚,双方大军全部都撤离了战场上,颉利可汗看着雅尔金与阿史那杜尔取得的战绩,没有丝毫的责怪,反而予以褒奖,并且继续任命他们两人为先锋大将,使得他们两人受宠若惊,不明白颉利可汗是什么意思。
毕竟,颉利可汗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而且刚愎自用,甚少听从别人的意见,他们都诧异地看着颉利可汗,仿佛这一切都是在梦中一样,如梦似幻。作为突厥大军的国师袁天罡微微一笑,他知道颉利可汗大局观实在是宽广,此时不应责罚雅尔金与阿史那杜尔。
若是雅尔金与阿史那杜尔受到颉利可汗的责罚,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换将,军心不稳。颉利可汗身为******的大汗,在突厥国内耀武扬威,生杀大权只在他一语之间。不过,颉利可汗也知道突厥大军与唐军开战,最需要的就是将领,正当用人之际,决不可失去人心,否则此战必败。
突厥大军战斗方式的改变,也是袁天罡传授于颉利可汗,使得突厥大军战斗力增强了许多。袁天罡根据突厥将士的特点,制定出了适合他们的训练方式。突厥士兵基本没有踏足中原,也没有见识到唐军将领的兵法,只是依仗着天生蛮力,视死如归的劲头去杀敌,骑兵重甲披在身上,一般刀剑无法割开重甲,袁天罡就命他们先行冲锋,大乱敌人的阵势,然后再命步兵冲锋陷阵,最大程度的开发突厥骑兵的潜力,使得骑兵毫无畏惧盾牌的防御,横冲直闯的。
张士贵身为嘉峪关的将领,他只能与张宝相商量该如何面对突厥大军如同潮水般的攻势,最后他们都一致的同意只能据城以守,决不能再次冲锋陷阵,与突厥大军正面交锋。于是,突厥大军无论怎么做,他们两人始终不出城迎战,采取防守的方式,等待着大唐援军的到达,只不过突厥大军人数众多,战斗力非凡,且拥有袁天罡这个军师,使得嘉峪关守将士兵死伤大半,时局已经变得明朗了许多,颉利可汗望着节节败退的嘉峪关守将,他笑了,地头喃喃道:“嘉峪关,今日终于成为朕的囊中之物!”
☆、第268章 援军抵达
经过数日的大战,唐军兵力不断的削弱,突厥大军的将士死亡后,又有人继续顶替那人,如此轮换使得唐军寡不敌众。纵然战斗力旗鼓相当,人数整整差了二十多万,无法弥补。接连数日的大战消耗,对于唐军来说却是致命之伤,突厥大军后续大军陆续接上,采取车轮战术,使得唐军仅剩余万余人。若是再这样下去的话,唐军必定被突厥大军消灭,全部战死,不仅仅战死就连嘉峪关都要拱手让人。
张宝相想到此处,唉声叹气一声,愤怒道:“本将就算是战死也不会投降于突厥,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张士贵愁眉苦脸地苦笑一声,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的发展下去。他们之前与突厥大军交锋上百次,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憋屈。他们据城抗敌,没有采取主动攻击仍然死去大半,兵力锐减,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事,大唐援军迟迟未到,若是继续抵抗的话,突厥必定攻破嘉峪关,到时候他们两人就是历史罪人,大唐的天下将会遭受到突厥士兵的洗劫,他们两人宁愿死,也不会留下如此的骂名。
身为将领,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无数,无论是张士贵,又或是张宝相,他们都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既然身为将军,戎马一生,战死沙场是他们人生最好的结局。但是,这样长时间据守在嘉峪关依然挽回不了唐军颓败之势,他们心中憋屈着怒火,无处可发。
张士贵望着笑脸盈盈的雅尔金的嘴脸,恨不得亲手斩杀他,他愤怒地低声道:“大哥,突厥兵力远甚于我等。长时间的等待,不仅仅没有丝毫的效果,居然还造成兄弟们惨死,实在是太窝火了。我等身为战士,理应抛头颅洒热血,不是龟缩在城池中,眼睁睁地看着突厥大军攻占嘉峪关,硬拼是死,守城也是死,横竖都是个死,干脆我们兄弟两人率领余下的兄弟们,一起开城门,杀出去,就算是死,我等也可以拉个垫背的,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张宝相赞同地点点头,声如洪钟地回道:“贤弟说的是,我等身为大唐将领,李将军赶回京师时,将军中的职位交予我两人。没想到我等还未等到李将军回来,边关的守将已经损失过半,仅剩万余人,我等已无面目面对江东父老乡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