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兄今日脱马甲了吗 第21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门道柯鸿雪看得清楚,沐景序自然也明白:“嗯。”

  这就算知道了,但又不愿意背后评价他人的为人处世,清浅带过就算了事。

  柯鸿雪微微笑开,打开自己带来的锦盒,取出里面的策论,递给沐景序。

  后者疑惑地看向他,柯鸿雪说:“商人自古以来的身份低下、名声不好,尤其每每新朝刚定,总要重农抑商,减少农民的赋税,而抑制商贾的发展。”

  这原因有很多重,最直接一点大约就是新皇需要取得拥戴,士农工商,农人毕竟在哪个朝代都有庞大的基数,皇权需要他们的巩固;而落到仁寿帝这样,通过战乱才得的国家,则又多了一层要扩大人口的意图,农人手里必须多点粮食才敢生孩子。

  况且儒家思想自古以来都认为商人重利,是顶不可信的人。

  每一条政策后面都是博弈,都有千百年的经验传承,柯鸿雪今天要说的也不是这个。

  他道:“可如今大虞既然稳定了下来,内阁有人提议降低商人的赋税,转而鼓励商业,尽量让百姓手里都有些富余的银钱,以应对一些突发情况,不至于让商人觉得朝廷厚此薄彼,对他们苛刻。”

  “爷爷前些日子告诉我,陛下想听一听我的看法,令我写了份策论,过些日子送去宫里。”柯鸿雪笑道:“学兄若有时间,可否劳烦帮我看一看?”

  严格说来,沐景序也不是他什么学兄,学识上彼此真要较一个高下出来也很难,柯鸿雪写的文章,是不必让沐景序指教的。

  但这篇策论,跟往常他写的那些有点微妙的不同。

  果然,他话音一落,沐景序蹙了蹙眉,并没接过纸张,而是反问:“你是以什么身份写的这篇文章?”

  柯寒英的身份有许多,太傅的嫡孙、学府的甲等、首富的独子……

  每一重身份都注定了他写文章立足的角度不尽相同,而有的身份,其实是不可以写这篇策论的。

  柯鸿雪笑了笑,给自己添了半杯茶,很是无所谓地说:“我以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希望我是什么身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