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1 / 3)
房玄龄默然不语,半响,他才一拱手,脸带苦涩地说道:“秦王,可要三思,如今上、中两策不取,便只能取下策了。”
李世民问道:“下策,是什么?”
“下策。”房玄龄苦笑一声,此时的他,觉得有些后悔了,难道说,投靠李唐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吗?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既然选择了大唐,就只能为大唐效命。他只能尽力做好他的事情,不再有遗憾。
“秦王,下策便是围攻正定。”房玄龄缓缓说了出来。
第二十七章 疑兵之计
“下策?下策!”李世民喃喃自语,将眉头皱在了一起。
“不错,围攻正定县是下策。”房玄龄再度重复了一遍。
李世民坐在软榻边上,尉迟敬德走进来,手中端着一碗熬得稀烂的米粥。尉迟敬德将门帘放下,整个大帐内,就有着一股清香味,李世民不觉有了食欲。从尉迟敬德手中接过瓷碗,李世民三两口就吃尽了。
李世民吃尽了米粥,脸上露出红光,显得精神多了。他抬起头,凝视着房玄龄,道:“如果能尽快攻下正定,下策,是否会变成上策?”李世民仍然是注重粮道,如果拿不下正定县,粮道就会受到苏定方的威胁。若是其他各郡又拿不下,唐军就会缺粮,房玄龄所谓的上策,就比下策还要下策。
李世民知道,粮道不能再被断了,他吃过一次亏,不能再吃第二次亏。房玄龄似乎明白李世民的担心,沉吟了片刻之后,问道:“秦王,短期内攻下正定,卑职认为比较困难。”这就是说,房玄龄没有办法。
李世民略略犹豫,正要说话,忽然,段志玄匆匆走了进来,双手一抱拳,道:“秦王,正定县有异动。”
“哦?什么异动?”房玄龄立刻问道。
“有五千隋兵,在黄昏时分,进入正定县。统兵将领似乎姓罗。”段志玄说着,他是从隋军军旗判断。
尉迟敬德一愣,道:“是罗士信。”他将牙齿咬得格格直响,对罗士信恨之入骨。
李世民也是一愣,罗士信与裴行俨是杨侑身边心腹大将,多次被委以重任,按理来说,罗士信在这里出现,意味着杨侑也在附近。李世民虽然对杨侑恨得牙痒痒,但他经历了几次的失败之后,已经有了惧意。如果杨侑真的率兵来援,可要仔细思量。
↑返回顶部↑
李世民问道:“下策,是什么?”
“下策。”房玄龄苦笑一声,此时的他,觉得有些后悔了,难道说,投靠李唐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吗?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既然选择了大唐,就只能为大唐效命。他只能尽力做好他的事情,不再有遗憾。
“秦王,下策便是围攻正定。”房玄龄缓缓说了出来。
第二十七章 疑兵之计
“下策?下策!”李世民喃喃自语,将眉头皱在了一起。
“不错,围攻正定县是下策。”房玄龄再度重复了一遍。
李世民坐在软榻边上,尉迟敬德走进来,手中端着一碗熬得稀烂的米粥。尉迟敬德将门帘放下,整个大帐内,就有着一股清香味,李世民不觉有了食欲。从尉迟敬德手中接过瓷碗,李世民三两口就吃尽了。
李世民吃尽了米粥,脸上露出红光,显得精神多了。他抬起头,凝视着房玄龄,道:“如果能尽快攻下正定,下策,是否会变成上策?”李世民仍然是注重粮道,如果拿不下正定县,粮道就会受到苏定方的威胁。若是其他各郡又拿不下,唐军就会缺粮,房玄龄所谓的上策,就比下策还要下策。
李世民知道,粮道不能再被断了,他吃过一次亏,不能再吃第二次亏。房玄龄似乎明白李世民的担心,沉吟了片刻之后,问道:“秦王,短期内攻下正定,卑职认为比较困难。”这就是说,房玄龄没有办法。
李世民略略犹豫,正要说话,忽然,段志玄匆匆走了进来,双手一抱拳,道:“秦王,正定县有异动。”
“哦?什么异动?”房玄龄立刻问道。
“有五千隋兵,在黄昏时分,进入正定县。统兵将领似乎姓罗。”段志玄说着,他是从隋军军旗判断。
尉迟敬德一愣,道:“是罗士信。”他将牙齿咬得格格直响,对罗士信恨之入骨。
李世民也是一愣,罗士信与裴行俨是杨侑身边心腹大将,多次被委以重任,按理来说,罗士信在这里出现,意味着杨侑也在附近。李世民虽然对杨侑恨得牙痒痒,但他经历了几次的失败之后,已经有了惧意。如果杨侑真的率兵来援,可要仔细思量。
↑返回顶部↑